北京文艺论坛今年聚焦新大众文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21 07:31

第二十一届北京文艺论坛近日举办。40余位专家、学者和创作者围绕“新大众文艺”相关话题进行了演讲与对谈。

第二十一届北京文艺论坛以“新大众文艺视域下的北京文艺创作与实践”为年度主题,旨在对新大众文艺进行系统性阐释、学理性分析,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探讨北京新大众文艺的内涵、形式、特质,以引导北京文艺创作实践。

论坛现场举办了北京文艺评论年度推优和“星火文丛”出版资助项目表彰活动。还发布了北京市文联基础理论课题重点项目——《2024北京文艺发展报告》。

围绕新大众文艺这一论坛主题,王一川、孙郁、施战军、宋宝珍、许锐、周海宏6位专家学者发表演讲,为新时代北京文艺创作与实践提供了多元视角和深刻见解。

“新大众文艺已经呈现出顺应媒介变革新趋势的新媒介性、以非职业艺术家为主创的群众作者性、传统文化引导性、呈现基层民众生活原生态的日常性等诸多美学特征,它们已经和正在成长为当前北京文艺的有生力量,给北京文艺创作提供了富有感召力的社会语境滋养和有益启迪。”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以“借潮扬帆的北京文艺”为题,深入阐述新大众文艺潮中的北京文艺新美质。

“我们有必要在出现了一定程度非此即彼声音的时候,重视分析文艺大众化趋势与文艺高质量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从大众中产生的创作者和始终心怀人民的文艺家,都是以人民生活为创作源泉、从人民智慧中汲取灵感的,他们共同构成了新大众文艺的创作主体。”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施战军以“新大众文艺的创作主体、接受主体和传播主体”为题,提出新大众文艺既是大众的,也是文艺家的。

“新,可能预示着艺术的新业态,新趋势,一出现就有破圈表现,打破人们既定的思维惯性和传统经验,是常则中的例外,因此需要人们具有新标准的验证和前瞻性的研判。”北京市文联特约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名誉所长宋宝珍在题为“新大众文艺视域下的演艺新空间构建”的演讲中,详尽分析演绎新空间与新大众文艺的关系。

“和要众,曲不能低。学校美育应是适宜的,满足各种欣赏水平与审美偏好的人;多元的,丰富多样的艺术能够培养人的创造力、想象力与文化包容力;提升的,应该是大家稍微踮踮脚够得着的东西,方能培养与提升审美心智,引导价值导向。”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周海宏在题为“水涨船高——提高学校美育水平提升大众文艺质量”的演讲中,呼吁提升学校美育水平、提高国民审美心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刘忠禹

相关阅读
第三届北京评论家论坛 探讨“谁”在创造新大众文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8
新大众文艺公共艺术项目“我在北京遇见你大师旅拍”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12
第十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启幕 首发“新大众文艺·北京创作计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8
北京文艺广播发布新大众文艺融合叙事项目《企业家说——李青叙事广播秀》
北京文艺广播 2025-10-14
中宣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
新华社 2025-09-25
共话“科技赋能文艺创作” AI代替不了艺术家的思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25
​北京文化论坛绘制文化科技融合新图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23
秋香月饼发布系列新大众文艺作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