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西藏那曲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公告,严厉打击“N35英雄之路(北纬35度)”等非法穿越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为。
公告称,今年以来大批微信视频号发布非法穿越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视频。穿越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风险源于环境的极端性和救援力量的不可及,多种潜在危险相互关联将形成连锁效应,一旦触发事故极易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公告表示,驾驶车辆碾压草场、穿越保护区、遗弃垃圾等行为会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对脆弱的高寒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损害。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高海拔地带,长期逗留或高强度活动容易诱发高原病症,轻则头疼乏力并可能发展为高原肺水肿,重则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造成人员意外死亡。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内容,在流量驱动下,往往通过挑选镜头“美化”穿越,片面强调“探索秘境”“征服自然”的壮观景象和成就感,却有意无意地淡化和低估其中的致命风险,容易让观看者盲目效仿。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义重大。为有效遏制此类违法行为,切实保护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未经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严禁擅自进入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穿越活动。对因非法穿越造成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破坏的,将对违法行为人和组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并责令限期恢复原状,逾期不恢复原状的,代为恢复原状,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造成严重破坏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将违法行为人和组织交由公安机关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未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类媒体平台发布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信息、影像资料。对擅自编造虚假信息,兜售旅游、探险、穿越线路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此外,因擅自非法穿越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造成人身伤亡等事故,由非法穿越的组织和个人承担全部责任。通过公共资源开展救援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规定,由非法穿越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组织和个人承担救援产生的相关费用。对非法穿越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组织和个人,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并列入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准入黑名单。
相关部门将加大执法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穿越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行为,对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羌塘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以南,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总面积2980万公顷,它是全国第二大自然保护区,是仅次于格陵兰国家公园的世界第二大陆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保存完整的、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及多种大型有蹄类动物。羌塘自然保护区是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的代表地区,这里不仅有星罗棋布的湖泊、空旷无边的草场以及皑皑的雪山和冰川,而且有众多的濒危野生动植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胡克青
校对/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