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于东城的隆福寺地区正在经历一场“升级蜕变”,除了隆福寺街区更新项目不断带来新惊喜之外,最近,不少细心的市民路过隆福寺街东口时发现,高大的隆福寺街牌楼焕新了,吸引了不少老居民前来拍照打卡。全新改造的隆福寺街牌楼雕梁画栋、色彩鲜艳,还新添了两个垂柱。隆福寺街牌楼为何要提升改造、遵循哪些原则?改造前后牌楼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本次改造的设计师和施工项目经理,讲述隆福寺街牌楼蜕变背后的“秘密”。
改造消除原牌楼安全隐患
住在隆福寺周边地区的老百姓都知道,这几年,隆福寺街区更新项目紧锣密鼓地进行,隆福寺一期、二期项目相继拔地而起,引进了不少新业态。据负责隆福寺街牌楼升级改造的设计师介绍,随着隆福寺街区更新的逐步深入推进,工作过程中发现,矗立在隆福寺街东口的牌楼年久失修,风吹日晒之下,不仅油漆爆皮脱落、褪色严重,而且牌楼北侧的边楼出现轻微失稳歪闪,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该牌楼所处的位置为地铁五号线东四站地下通道的施工区域,为避免挖掘过程中因负载过大而导致安全问题,根据专业评估与施工方案,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决定对牌楼进行临时拆卸,在完成保护性提升后恢复安装。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完全出于对项目安全性的高度负责,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多年来,这块牌楼早已成为街坊邻居心中标志性的建筑,伴随着许多人的成长,为了留住记忆、消除安全隐患,本次隆福寺街牌楼踏上了焕新之路。
牌楼改造保证消防通行安全
改造工作快马加鞭。现场调研、资料收集、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经研讨后,设计师决定保留两侧主要结构的受力边柱,并临时拆下中间龙门枋、额枋、明楼、边楼,重新调整方案和传统细节,使得改造后的牌楼从建筑比例到传统风貌细节更趋合理。设计师表示,牌楼的改造遵循两个主要原则,一是要保证消防和通行安全,尤其是保证消防车辆可以从牌楼底下正常通过;二是要保证整体结构安全,在原有的主体结构轴线之上进行优化提升。
三个月前,牌楼的现场改造工作正式开始。要将9米长的旧牌楼构件从三层楼高的位置卸下来并不简单。施工项目经理介绍,隆福寺街牌楼位于隆福寺街东口之上,为通行要道,人员来往稠密,车水马龙。为了确保该地区的正常交通通行,在改造前期,施工单位先根据现场情况制订了专项方案及措施。在不影响交通及行人通行的同时,在原牌楼周边搭设了行人及车辆防护棚,并且安排专职安全员负责车辆疏导及行人导行,保证施工安全。拆除过程中,原钢梁结构专门选择在夜间利用吊车进行拆除,其余构件则均由古建专业施工人员使用小型手持工具逐个分步卸下。
牌楼施工使用不少传统工艺
设计师介绍,原牌楼主体梁架结构采用工字钢及角钢焊接而成,木质斗拱,黄琉璃瓦屋面,梁、枋、雀替等构件为钢架外包木板外贴彩画,透雕花板为玻璃纤维树脂类材质。
在本次改造过程中,沿用了原牌楼钢制边柱及基础,改造主要结构受力构件采用了方钢结构,以降低整体荷载保证结构安全。中间原本的梁枋进行了整体拆除改造,新做钢结构梁枋,中间增设垂柱两根,既增加大面阔立面效果变化,又不影响消防通行。明楼及边楼也进行了造型调整,尤其是将原先的黄琉璃瓦面调整为大式黑活瓦面。彩画方面,由原来的金龙和玺彩画调整为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此外,牌楼上的木质斗拱、雀替、透雕花板、坠山花板、椽望等细节全部采用实木。
设计师透露,在改造过程中,还使用了不少传统工艺,比如木构件采用一麻五灰、四道灰、三道灰、单披灰等多种传统地仗形式;云冠采用传统手工砖雕制作安装。考虑安全性与延年性,施工过程中还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工艺,钢结构柱、枋采用原子灰地仗做法达到了传统一麻五灰及四道灰工艺效果,瓦面采用传统卧瓦工艺结合现代防水及防滑措施进行施工。
施工项目经理告诉北青报记者,本次改造过程中主要结构受力构件均基于原牌楼轴线尺寸,同时确保对接安装后成品的安全及美观。本次施工几乎没有施工场地,所有材料全部需要提前外加工,按施工进度、部位,分批分次地运至现场,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及进度。工程中除了主体结构梁架采用机械配合施工,其余全部由古建专业施工人员现场手工安装。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牌楼施工围挡及防护脚手架下能够正常安全通行,整体施工进度适当放缓,还投入更多人力成本指挥通行疏导等安全工作。
预计三周后牌楼全部完工
如今,牌楼整体调整为清式四柱(带垂柱)三间柱出头牌楼。牌楼原有横向轴线长度为9米,屋脊高度是9.25米,改造后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尺寸。站在牌楼底下向上仰望,牌匾上的金色字体、屋面上的脊兽和柱头云冠上的祥云砖雕等细节全都清晰夺目、熠熠生辉,牌楼上绚丽的彩绘十分夺目,古色古香。
“当初我们将牌楼进行改造的时候,确实有不少居民十分关心牌楼是不是要被拆了,但实际上我们是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希望它以更好的面目示人,继续延续隆福寺街区的历史。”设计师表示,目前,隆福寺街牌楼两侧边柱底下的夹杆石还没有完工,预计三周左右整体便能全部亮相。
新牌楼吸引了不少路过的老街坊拿出手机拍照记录。居民陈大妈指着牌楼给小孙女说:“看这新修的牌楼多好看呀,你爸爸小时候还在这里照过相呢。”一块牌楼,城市历史在这里沉淀,也承载着百姓记忆。
延伸
隆福寺二期项目打造世界级文化潮流风向标
隆福寺是“老北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地标。隆福寺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25年),清雍正九年重修,是“敕建”的皇家寺院。昔日北京有“五大庙会”之说,其中之一就是隆福寺。自古以来,隆福寺便是文运兴盛之地,也是北京城重要的商业地标和文化符号。
如今,穿过隆福寺街牌楼往西走,就能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隆福寺区域,文化、消费的时尚活力在这里充分涌流。自2012年起,隆福寺地区启动了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改造。东城区以文化为驱动,以盘活国有资产、恢复古都风貌、焕发老城活力、做足“文化”这篇大文章为目标,通过更新区域产业、商业、公共空间和城市景观,让老城焕发新活力。
据了解,隆福寺一期项目隆福大厦自2019年8月正式运营至今,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市民、游客,昔日的百货商场如今已成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消费新地标。书店、美术馆、精品咖啡店、潮流艺术市集……老建筑转身变为时尚的网红打卡地,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与文化体验消费在此融合。
隆福寺二期项目中的Funfly环游天地项目在2023年8月亮相,从科技娱乐、艺术交流及潮流消费三方面打造不同社交场景。隆福寺东院、隆福寺南坊目前已经全部竣工,正处于招商阶段,目前,已经有部分品牌入驻。未来,隆福寺二期将坚持聚焦文化赋能,吸引世界文化主力店、时尚国际名品、创意零售店、高级生活方式等多元消费业态,构建“摩登新地标、文化新高地”品牌集聚地,打造世界级文化潮流风向标、全球顶尖潮流品牌的“首都橱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