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步态对比分析”破获“烧烤店父子顶包案”,最新的环境DNA技术则实现对中华鲟等濒危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以“科技助力检察办案 法治护航科技强国”为主题,举办第46次检察开放日活动,多项助力检察办案的最新技术应用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数字检察
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普遍性问题
此次开放日活动地点位于最高人民检察院香山办公区,来自北京第十一中学、北京第四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70余名师生代表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参观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实验室。
南都记者了解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实验室面积5000余平米,业务范围涵盖法医类(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毒物、法医物证)、物证类(文书鉴定、痕迹鉴定、微量鉴定)、声像资料类(语音鉴定、图像鉴定、电子数据鉴定)、环境损害、司法会计等5大类12个专业,承担最高检和地方检察院重大疑难案件的司法鉴定、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和技术协助工作等。
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出席活动介绍,近年来,检察机关建成“检察一张网”,实现全国3600余个检察院在同一个业务系统中按照同一套流程办理案件,案件信息共享更便捷,办案程序更规范;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利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某一领域、某一行业的普遍性问题,推动法律监督实现从“个案监督”到“类案治理”的变革。
“黑科技”
对运动轨迹进行拟合锁定嫌疑人
在电子数据专业室,“步态对比分析”“动量数据分析模型”等刑事检察图像鉴定的“黑科技”逐一向参观者展示。
湖南某地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烧烤店父子顶包案”中,检察机关通过“步态对比分析”“视频人物身高测量”等技术,拆穿了父子顶包的谎言。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电子证据一处鉴定人助理代云飞介绍,该案中的父子经营一家烧烤店,一天晚上,有烧烤店顾客来报案称,被烧烤店店主的儿子砍伤,但父亲却向警方自首称砍伤人的是自己。
代云飞介绍,办案人员通过监控摄像发现,案发以后父子二人中的一人离开现场,另一人进入现场后,到警察来之前都没有再离开,但由于当晚夜深,监控摄像比较模糊,父子二人穿着相似,通过监控无法判断究竟是儿子还是父亲先进入案发现场,也无法判断是否存在顶包现象。
为解决这一难题,电子数据实验室利用了视频中人物“步态分析”及“身高测量”等技术进行分析。代云飞介绍,由于长年行走习惯、伤病、体态等原因,会造成步态的不同。因此,鉴定人首先提取了父子二人在白天正常走路时的影像步态,针对膝盖、足跟等身体多个部位进行视频定位,发现儿子膝盖运动轨迹比较平滑,也就是正常走路时抬腿比较低,步幅比较大,而父亲右膝盖的运动轨迹有起伏,走路抬腿比较高,步幅比较小,重心也比较靠后。
代云飞称,对运动轨迹进行拟合后,检察机关发现儿子的步态特征与离开犯罪现场的嫌疑人步态是比较吻合的,而父亲的步态特征是与进入案发现场犯罪嫌疑人的步态比较吻合。之后鉴定人还对离开犯罪现场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了身高测量,利用透视原理,通过测量摄像机距离地面的高度、标志物距离等,计算嫌疑人身高。“最终,通过上述两个特征,检察机关锁定了离开案发现场的犯罪嫌疑人就是儿子,一起父子顶包案也成功告破。”代云飞称。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随着科技发展,采集和使用客观证据的能力不断提升,证明力增强,在司法办案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以DNA技术应用为标志、各种技术手段都充分应用,从定性到定量,从确定到概率转变。检察机关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拓展传统法证科学的手段,解决复杂的证据获取和事实证明等问题,以应对高科技手段犯罪。
“DNA预处理”
探索环境DNA技术 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近年来,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水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如何快速、有效地监测水生生物是评价水生态健康、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实验室的“DNA预处理室”,工作人员向参观者展示了环境DNA技术的应用前景。
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实验室鉴定人王晴介绍,环境DNA技术就是从水、土壤、空气等环境样本中捕获DNA,通过对其进行保存、提取、扩增、测序和分类,确定取样环境中生物的分布情况,反映物种信息的技术。
与传统DNA检测技术主要针对的是单一来源不同,环境DNA技术是来自微生物、动物、植物所有物种DNA的混合物,既包含生物体经由皮肤、尿液、粪便等释放到环境中表皮细胞中的胞内DNA,也包括细胞死亡后裂解释放到环境中的胞外DNA。
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濒危物种的鉴定等方面,环境DNA技术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常规的水生生物监测,通常是通过拖网捕捞、水下摄像等调查方法,都必须要亲眼看到生物个体,但是对于某些濒危物种,如:中华鲟等,实际取样是很困难的,环境DNA技术就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比如,运用环境DNA技术,在不同季节的长江特定流域中对中华鲟DNA量进行监测,就可以了解所在区域中华鲟数量及其随季节变化情况。”王晴称。
文/刘嫚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