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全球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第五次全体会议9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首次主办联合国框架下的反腐败议题高级别会议,来自10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400名代表与会。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公敌,合作打击跨国腐败犯罪、拒绝为腐败嫌犯和非法资金提供“避风港”,是国际社会共识。这次会议对各国携手打击腐败有哪些积极意义?中国在反腐败国际合作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打击跨国腐败需加强国际合作
与会代表表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腐败的跨境特征日趋明显,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单凭一己之力扫除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
联合国全球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2021年6月成立,其目的正是为促进各国反腐败执法机构间及时有效的合作,由《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约国的反腐败执法机构参加。目前已有来自120多个国家的200多家机构参与,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反腐败执法合作平台。
联合国全球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执行秘书长尼尔•沃尔什接受《蓝厅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有组织犯罪和那些腐败分子在不断改变他们的犯罪手法。执法合作网络把大家聚在一起,了解最新的犯罪理论,搞清楚腐败分子如何继续他们的犯罪,如何使用腐败避风港,我们才能有不同的机会应对这些威胁。”
国际反腐败学院院长斯拉贾纳•塔塞娃对《蓝厅观察》记者说:“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使合作更好、更容易,以及如何使反腐败斗争更加有效、更有效率,以及如何结束有罪不罚。腐败分子不应该逍遥法外,这些腐败资产需要被返还各国。”
科特迪瓦良政高级公署署长毕·巴洛·埃皮法纳·佐罗则表示:“我们高度赞赏中国在反腐败领域的工作。我们希望中科两国在预防和打击腐败方面的双边合作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
北京共识:凝聚各国打击腐败的共同意愿
中国一直是联合国全球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的重要倡导者、积极参与者和主动贡献者。
此次会议期间首次举办的高级别论坛,通过了《关于加强执法合作、拒绝腐败避风港的北京共识》。这份《北京共识》,从全球愿景、法律框架、行动目标、伙伴关系、资源保障等五个方面,重申对腐败“零容忍”态度,承诺尊重主权平等和各国法律差异,致力于最大限度促进反腐败执法机构间的合作,促进反腐败执法机构的信息交流、案件磋商及有效的刑事司法协助,加强反腐败执法机构教育、创新和能力建设。
清华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院长过勇接受《蓝厅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共识的形成,是加强反腐败执法合作的重要前提。各个国家在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方面存在差异,有的国家也会更多从本国利益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还有的国家往往会把腐败问题政治化。北京共识也提出要克服不同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顾虑和体系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呼吁各国通过国内立法的方式来加大追赃的力度,促进资产返还,拒绝腐败避风港。”
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主任王秀梅表示:“北京共识的通过,也是中国向国际社会贡献的另一个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文件,在国际反腐败新秩序的构建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力量。”
践行大国担当 为反腐败国际合作提供中国方案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反腐败国际合作也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内容。十多年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反腐败问题特别会议上提出反腐败国际合作“四项主张”,发起《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推动通过《亚太经合组织北京反腐败宣言》《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金砖国家拒绝腐败避风港倡议》等,充分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促进反腐败全球治理的大国担当。
总台央视记者 宋琎: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从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发展的高度,积极参与反腐败国际规则制定,阐述中国主张,积极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反腐败治理体系。同时,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向各国分享自身成功的反腐败实践经验,为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完善全球反腐败治理注入了源头活水。
编辑/赵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