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盈的翠鸟,蓝宝石般的羽毛鲜艳亮丽,每一根绒毛都清晰可见;洁白的莲花,花瓣如雪,莲蕊如丝,让人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淡雅的香气……也许很多人想不到,眼前这些色彩浓郁、栩栩如生的作品都是用糖做成的。网友惊呼:这糖画简直就像写实的油画作品。今年27岁的糖艺师张勃,钻研这项技艺已有13年,用165℃的糖稀制作出一件件令人叫绝的作品。虽然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作品,但他并不追求成为“网红”,甚至在自己的“黄金系列”作品成为“爆款”后,他将这些视频从平台撤了下来。张勃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我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做更精湛的作品,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愿意坚持一辈子。”
糖制翠鸟手工贴上百片糖羽 网友调侃“舍不得下口”
用糖竟然做出了一只翠鸟,你敢信?27岁的糖艺师张勃做到了。视频中的这只翠鸟栩栩如生,身体不同部分的色彩一一呈现,更让人叫绝的是,其背部特有的亮蓝色羽毛就连细细的绒毛都清晰可见。
在视频中,张勃展示了这只翠鸟的主要制作步骤,可以看到他将事先用糖制成的羽毛一片片贴上同样用糖制作的鸟身,再用划线刀刻画出更加细致的纹路,制作精细程度可见一斑。
张勃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这只糖艺翠鸟贴上的羽毛有上百片,不过这还不是最多的,我之前制作的一只糖艺孔雀,贴上的羽毛有上千片。”
13年来,张博创作的糖艺作品有上千件,在短视频平台展示出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就是这些作品,足以让人拍案叫绝,从天上飞的翠鸟、鹦鹉,到水中的金鱼、螃蟹,再到孙悟空等各种神话人物,种类繁多,件件出彩。
对于他的作品,有网友称赞“栩栩如生,巧夺天工”,还有人开玩笑道,“这怎么下口呀?舍不得”“千万不要‘挂车’,不然我儿子能把我买到破产”……
与现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得到的翻糖作品相比,糖艺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工艺。“两者同属于西点装饰类工艺,但材质和做法不同,相比而言糖艺的难度可能要更高一些。”张勃告诉记者,为了使材料可以塑形,在制作时需要把糖稀加热到165℃以上,而要想将糖的光泽展现出来,则要加热到170℃以上,而翻糖的制作可以在常温下进行。这就给糖艺制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即便现在早已熟练,但他的手仍然会被烫到。
张勃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因为制作中使用的都是食用色素,因此这些糖艺作品都是可以食用的,只不过没人会这么做。而且现在的工艺已经解决了保存的问题,因此可以将它们罩上玻璃罩长期展示。
坐30小时火车到云南学艺 双手经常被烫出水泡
当年,张勃在陕西老家的一家酒店里第一次见到了糖艺作品,并得知酒店里有糖艺师这一职位,一下就被吸引了。“我下定决心,自己也要做这个,然后就上网去查,了解到云南有一位水平很高的糖艺师。于是我买了一张火车票,坐了30多个小时火车从陕西到了云南,开始跟这位师傅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张勃吃了不少苦。制作糖艺作品时只戴一副很薄的橡胶手套,作用是隔绝手部出的汗,防止糖粘在手上,并没有隔热作用。初学糖艺时,加热到165℃以上的糖难免不时碰到手上,那时他的双手经常被烫出水泡。此外,为了尽快掌握师傅所教的内容,他经常熬夜甚至通宵练习,“因为我明白,即使遇到再好的师傅,自己不努力的话,也是学不出来的。”
张勃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制作一件糖艺作品,首先需要设计造型,手绘样图;然后熬糖,根据需要调制成不同的颜色;之后灌模具,或是手动拉糖、吹糖,进行塑形;最后上色及组装。“每个作品的制作周期不同,一件成品的制作难度有高有低,短的需要几天,有些精细度高的作品,甚至需要一两个月。”
张勃表示,塑形的难度最高,也最考验制作者的专业素质。比如塑造一个人物的眼部,需要了解眼部的肌肉如何分布,这样制作出的形象才能更接近真实人物。
不过,即便是他口中相对基础一些的拉糖和吹糖手法,其实也不简单。比如在制作一朵花时,花瓣的制作就需要用到拉糖手法,为了让糖的光泽以最佳状态呈现出来,每一个花瓣都要用手反复折上几十次,这个过程中手指需要承受材料的高温。
有些作品看似个头不大,但花的工夫可一点都不少。张勃曾制作过一只螳螂,大小和真实的螳螂差不多,“实际在做的时候,不论是造型还是用色,难度都是相当大的,螳螂的头部很小,要做得逼真,塑造起来很不容易。”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这只螳螂两只镰刀状足上的小小“锯齿”,也是分别制作好后,用镊子一个个组装到相应位置上的。张勃告诉记者,制作这只小小的螳螂,他花了8天时间。
形成自己的写实风格 不做网红,主动停更爆款系列
在塑造一些形象时,张勃也会将自己的情绪融入其中。他制作的孙悟空形象的糖艺作品让人感受到角色被压五行山下500年脱困后一怒冲天的姿态。他坦言,自己当时正因为遇到瓶颈而苦恼,因此在这一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希望冲出这一困境的情绪。
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到了一定阶段难免会遇上瓶颈,在五六年前,他感觉到自己的水平“原地踏步”。为了打破这一瓶颈,他专门学习了色彩构图、雕塑等。此外,他还特意上网查找资料,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自学手办制作,甚至通宵练习,他认为这对糖艺的塑形具有可借鉴之处。
经过不懈的努力,张勃终于打破了创作瓶颈,并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糖艺作品造型写实、色彩浓郁,且偏爱“中国风”的题材。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我是西安人,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我从小在浓厚的历史气息中长大,所以很喜欢古风的元素。”
平时,张勃会把自己的作品拍成短视频与大家分享。不过,与很多博主追逐流量不同,他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张勃曾制作过一组“黄金系列”糖艺作品,通过加入金粉将糖调成金色,做成金色的玉米、草莓、螃蟹等造型。“这个系列的作品发到网上一下子就火了,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多月积累了六七千万的阅读量,粉丝数也迅速增长了10多万。”但他觉得,这样的作品虽然吸引眼球,但并不是自己的目标。他对记者说,“如果继续做这样的作品,我可能会成为一个网红,但也可能突然就没人关注了。我要坚持的,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我十几年来一直在追求的是更精湛的艺术表达,我愿意为此坚持一辈子。”
如今,张勃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教授糖艺的制作方法,他的学生中有想成为糖艺师的年轻人,也有对这项技艺感兴趣的宝妈。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普通人制作糖艺的起点并不高,在家制作的话,只要准备一台糖艺灯,一只用于加热熬糖的电磁炉,再有几件塑形工具就可以了。
谈起未来的打算,张勃说,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更好的糖艺作品,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了解这项技艺。
文/万承源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