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在这片热土上凝合升华
光明日报 2024-09-10 20:12

晨曦温柔地洒向大地,校园处处洋溢着希望与活力。第40个教师节,在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中到来!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今天,大江南北、城乡各地,无数人在深情感谢全国1891.8万躬耕教坛、培根铸魂的人民教师:老师,您辛苦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教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宝贵的教育思想,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师者精神。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的自我精进,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自省自律;从“传道授业解惑”“因材施教”的能力养成,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追求……

党和国家历来关心关爱教师,高远宏阔的顶层设计筑就了强教强师之基,引领着强国建设之路。从1985年设立教师节,到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到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40年间,每一步坚实足迹,都标注下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全新刻度。

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师者形象,有了全面精准、意蕴深远的表达。尤其鼓舞教育界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从“人民教育家”于漪、卫兴华、高铭暄,到一批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家群体在这片热土上孕育成长,教育家精神在这片热土上凝合升华。

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躬耕教坛70余载,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坚持教文育人、德智融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

扎根山区,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柏树沟学校校长张杰初心如磐,化身孩子前行路上的“提灯人”,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山里娃”;

援藏16年,跋涉50多万公里,“时代楷模”、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采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只因“国家需要、人类需要”;

毅然归国,图灵奖创立以来唯一获奖的华裔学者、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院士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生逢其时,当不负盛世”……

他们,让“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有了更具象的呈现,更深刻的诠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牛楠森一直从事教师荣誉制度方面的研究。在她看来,“40年来教师地位得到了极大提升,令人振奋”。

此言真切。回望20世纪80年代,一度遭到破坏的尊师重教传统尚未恢复,甚至发生了数起中小学教师被侮辱欺凌的事件。《光明日报》抓住北京怀柔殴打教师事件连续报道,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

在多方呼吁推动下,1985年,国家正式设立教师节。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40年来,我们以行动说话、用数据证明:教师是值得尊敬的职业,并将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1993年,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的法律《教师法》颁布,第一次全面地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待遇、奖励等方面作出了法律规定。

2018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明确“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架构起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四梁八柱”……

如今,教师资格证成为诸多学子的热门选择。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李嫱从入学起便准备着这门考试:“从小就树立了志向:当老师!”

教育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累计认定教师资格4588.3万人,教师准入更加规范。

8月29日,一场聚焦“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

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描摹着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喜人现状与未来发展,“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成为关键词。

牛楠森将健全国家教师荣誉制度建设视为教师地位提升的关键之举。2012年以来,国家集中表彰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4300余人,选树宣传教育系统“时代楷模”15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47人……“特别是于漪、卫兴华、高铭暄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令我们备受鼓舞。”

用好政策支持教师成长发展

教书育人40余载,山西省太原市语文特级教师刘补明忘不了,一项政策、一份文件对他树立从教信心的关键作用。“那是1986年,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明确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它奠定了教师成长发展基础,给予我们从教动力。”

7年之后的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施行,明确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至2020年,各地已基本实现这个目标。

给予教师充足底气的,不止于此。

——乡村教师住房形成保障。“十二五”至今,中央投资超过281亿元,支持边远艰苦地区建设了约63.7万套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累计入住教师超过87.1万人,有力改善了乡村支教、交流和特岗教师的基本生活条件。

——乡村教师生活有了补助。自2013年起,在中西部22个省份725个县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受益教师约130万人,人均月补助金额约400元。今年,“特岗计划”教师工资性补助实现提标,每人每年增加3600元。

——教师合法权益得到维护。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促进教师敢管、善管,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师道尊严。

在全国数万名小学教师中,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奎聚街道中心学校教师姜言邦自称“幸运儿”——他是全国第一位被评为小学正高级职称的教师。

如今,随着我国教师评价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更加优化,高级职称教师占比显著增加。特别是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岗位的设置,强化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目前累计评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28125名。

“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打破教师晋升‘天花板’,为教师成长、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与无限机遇。”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话里透着激动。

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到心系群众、扎实苦干的李保国,从西安交通大学的西迁老教授,到全国各地发挥余热的“银龄教师”……教育家精神在祖国大地落地生根。归根结底,在于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在于教师保障政策的精准供给。

以有规模、有质量的教师队伍支撑强国建设

从教36年的江苏省南菁高中校长、特级教师杨培明始终把“教师成长”放在学校发展的第一位。在南菁高中,教师堪称“一级保护动物”。教师外出听课、参加研讨,学校一律放行;其他学校认为浪费精力财力的学术活动,南菁高中乐于承办……“所有一切,都直指一个目标——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好教师越来越多,才能把学生教好。”

8月29日,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茨开镇中心学校教师桑磊提前半小时打开电脑,调试好网络,准备收看新闻发布会。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说出那一串串关于教师发展的数字时,他喃喃自语:“发展太快了!”

——40年来,教师队伍量质齐升。全国专任教师从1985年的大约931.9万增长到2023年的1891.8万,实现了数量翻番。2023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占比达78%,比2012年增加了45个百分点;本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占比达93%,比2012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

——40年来,教师为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小学教师教育引导1.9亿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中高职教师每年培养1000多万名技术技能人才;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青来自高校……

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师整体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在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看来,从《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到《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再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高位推动,极大激发了教师活力,队伍建设有章可循,“教师发展迎来了更新更美的春天。”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从提出“爱国三问”的南开老校长张伯苓到“丹心向党”的清华大学首位共产党员校长蒋南翔,从为支教事业奉献生命的北大教授孟二冬到为救学生双腿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赴西藏支教,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马丹说,“选择了援藏就选择了奉献和担当”;为特教“定调”,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美琴说,特教学校是残障孩子们的人生“加油站”……

有规模、有质量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他们躬耕教坛的师者故事,总也讲不完;他们无怨无悔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身影,总也看不够……

文/记者 晋浩天 通讯员 马怡萱

编辑/高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