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受食品价格上涨支撑,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6%,涨幅连续两个月扩大。不过,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同比均下降。PPI与CPI“剪刀差”走阔,显示出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拖累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压力有所加大。市场机构认为,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必要性上升。
食品价格上涨表现出超季节性。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指出,8月份,受高温多雨天气等因素影响,全国CPI环比季节性上涨,同比涨幅继续扩大。接受记者采访的市场机构人士大多也谈到极端天气扰动导致食品价格超季节性上涨。鲜菜与猪肉价格上涨是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8月份,食品价格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51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21.8%,涨幅比上月扩大18.5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16.1%。鲜菜和猪肉价格的环比表现也在继续走强,8月份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8.1%,猪肉价格上涨7.3%。
不过,进入9月以来,全国蔬菜价格有所回落。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数据显示,8月30日至9月5日期间,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为5.20元/公斤,比上周下降1.5%。
猪肉价格或将在一段时期对CPI温和上涨形成支撑。多家市场机构预期猪肉价格或将持续上涨。天风证券研报认为,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据走势,预计后续供应压力或持续低位,叠加猪肉消费需求有望呈季节性增长,猪肉价格的景气周期有望拉长。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记者表示,夏季天气因素逐渐消退,食品价格整体供应有保障,预计难以出现持续上行。国际能源价格随着发达经济体衰退预期加强而回落,核心CPI则受到内外需同步放缓的制约。未来几月,CPI有望随着翘尾因素回升而回升,但超过1%的概率不大。
受访人士也表达了对PPI环比、同比均下降,PPI与CPI“剪刀差”走阔情况的担忧。这反映出市场需求不足,压力有所加大。数据显示,从环比看,PPI下降0.7%,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下降1.8%,降幅比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8月PPI走弱源于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同步下跌,尤其是受高耗能行业拖累明显。从海外看,受衰退交易影响,原油、铜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形成输入性影响。从国内看,受极端天气、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建筑业需求偏弱,国内高耗能行业价格普遍下跌,进一步拖累PPI表现。
高瑞东建议,未来重点关注需求侧两点变化。一是8月专项债加速发行对后续实物工作量的支撑,以及四季度是否会有增量政策出台以提振市场预期;二是9月美联储降息预期落地后对海外需求预期的影响。
温彬分析,受主要发达国家衰退预期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预计将继续回落,而国内需求仍显不足,PPI走出负值区间仍需要一段时间。预计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仍处于负区间,通胀水平将继续低于政策目标,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上升。随着全球主要央行进入降息周期,我国货币政策受到的外部掣肘将会减弱,政策将会更多着眼于内部均衡,降准、降息或调节存量房贷利率均有可能落地。财政政策也将加快支出进度、加大实施力度,以扭转市场主体预期,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