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冷门绝学的传承增添青春力量
人民日报 2024-09-02 09:15

“二八十六”“二半而一”,2200多年前古人便已总结出九九乘法口诀;“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汉代边塞的27名小吏,就已利用“AA制”平摊费用……前不久,讲述简牍文化的电视节目《简牍探中华》刚播出结束就被“催更”。节目通过实地探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等形式,从简牍上的寥寥数语出发,勾勒出鲜活的历史图景,受到观众好评。

这些创新解读,基于简牍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合称简牍。从先秦到魏晋,长达一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华先民的文明创造和积累大多由简牍记录并传承。简牍的记载,可以与传世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实证历史,还有很多内容是传世文献未能尽数展现的。简牍作用极其重要,加强研究、做好解读、强化传承,意义重大。

也要看到,简牍学研究专业门槛高、受众范围小,是典型的冷门绝学。加强人才培养,尤其是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必须答好的课题。

做好文化传承,要找准时代共鸣点。挖掘相关研究成果与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追求的现实关联,更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比如,简牍记载的内容包罗万象,以前关注点多为历史上的大事件,将解读视角聚焦于百姓生活,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长沙简牍博物馆推出《为食方》短片,介绍简牍中记载的烤肉、炖鸡、煮鱼等美食,带领观众领略古代的潇湘风味;里耶秦简博物馆开展“秦朝大侦探”研学活动,以秦简记载的“公船丢失案”为素材,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故事情节,了解文物背后的社会生活。这些尝试,拉近了简牍与大众的距离,让更多人愿意走近简牍、学习简牍。当更多人从源远流长的文脉中感受到力量,文化就能实现更好传承。

做好冷门绝学的传承,更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壮大专业研究队伍。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成果产出率,提升社会认可度,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让薪火不断、传承不辍。

蓬勃发展的现代科技,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如今,简牍胎体脱色、光学成像技术等被广泛应用,助力简牍整理出版与数字化保护;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法、乙醇十六醇填充脱水法等技术创新,解决文字提取和脱水加固难题……新技术不仅提升了简牍保护水平,也能为学习研究打开新局面。比如,西北师范大学搭建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提高简牍研究效率和精确度;兰州大学与甘肃简牍博物馆共建“读简班”,带领学生按照简牍释文进行校勘,打牢基本功。学科研究的推陈出新,让穿越历史的简牍熠熠生辉,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更快地得其门径而入。

冷门不冷,绝学未绝。甲骨文研究以“表情包”、3D打印等形式引发关注;敦煌文化在影视科普、文博文创等的带动下走红……相对冷门的学科频频“出圈”,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共振,从中可以看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巨大潜力。挖掘思想内涵,增添文化趣味,激发情感共鸣,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更多冷门学科就会拥有吐故纳新的青春活力,文化传承也就会有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文/曹继炜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光明日报 2025-01-27
焐热一门“冷门绝学”需要多久
中国青年报 2025-01-06
让千年简牍重焕光彩
光明日报 2024-12-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冷门绝学协同创新研究院
首都教育 2024-11-18
简牍载春秋,文脉传千古
光明日报 2024-11-13
研究“冷门绝学”的知名科学史学者韩琦加盟香港理工大学
澎湃新闻 2024-08-18
“冷门”不冷 “绝学”有继——走近热爱、研究简牍的青年人
光明日报 2024-08-13
95后女孩科普甲骨文出圈 文化传承期待更多新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