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熟悉的地段,也可能存在很多未知。因为时间,改变着一切。
天坛东门向东,幸福大街北头,汇文中学斜对面,有一片非常北京的胡同,那里藏着“东壁书院”。听说这里的觉物艺术空间有个好展,于是我回到了儿时常来常往的地方。
“一腔态度,一种修为,一场关于生活格调的展览。”从7月到9月之间,东壁街胡同里这处低调的院子,将迎来不少藏家、艺术家、生活家。
这里是原东城区政府的办公所在地,几栋小楼修葺一新,焕发着艺术园区熟悉的味道。
原本东加长李家短的老街巷,因此而被注入了新鲜活力。
这是儿时无法想象的景致,古早的记忆与飞逝的时光,在身临此境时错位交织。
艺术遇见家居
觉物艺术展上,三十余位现当代艺术家之作徐徐展开,每一个展览空间都不是常规画廊的面貌,而是充满了居住与生活的真实感。
桌案几架与画作、雕塑、装置相伴,营造出不像是观展、而像是做客的松弛氛围。
其中,在中国古董收藏界以及欧洲古典家具收藏与创新上兼具实力的万有家居,为本次展览做了特别策划——中式古董于欧式家居的创新融合空间。
以中式审美为基调,融合欧洲贵族调性的“法式中国风”,这是万有家居通过展览向外界传达的基调,以此来表达多年东西方文化积淀之下,万有家居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创新探索。
如今,家居消费走过了仅满足功能需求的时代,伴随眼界大开,人们对文化厚度与美学高度的诉求越发强烈,不但要有调性,更要有个性。
于是,各种创新风格不断涌现的同时,经典风格也常常被重拾再造。
“我希望能通过展览告诉热爱生活的人们,无论东方与西方,古董中蕴含着文化、历史与美学、修养,它们可以成为当代设计的灵感,它们背后还有值得传承的匠人匠心。”
策划这场展览并拿出不少珍藏的宝物时,万有家居创始人鲍艳并没有多想,原本并不喜欢抛头露面的她,带着一份真诚走到台前,和人们分享万有家居三十多年来对艺术收藏与家居生活再造融合的观念与态度。
通过结构的创新、用材的结合以及颜色的相融,将中国古典硬木家具与欧式软体家具同台并处,使得这两种风格在同一空间下展现出相辅相成、和谐共融的美妙景象,这是万有家居的“觉物”。
鲍艳说,欧式有很多细分的样式与风格,而她本人偏爱法式的细腻与精致,于是在万有家居的空间格调与产品系列中,法式与中国风的结合最为突出。
穿行其间,观者可以近距离感知,曾经在17至19世纪风靡西方的“法式中国风Chinoiserie”,如今有着万有家居在当代生活洞察之下演绎的独特版本。
东方遇见西方
东西方融合,时下被很多人挂在嘴边,但真正潜心钻研于深耕者并不多见。从万有家居的发展历程可见,将富有东方韵味的中式古董,与优雅浪漫的法式家具融合之精,来源于其多年来在古董收藏、家具复刻以及创新设计等多领域的积累与沉淀。
自1992年品牌创立以来,致力于中国古典家具、瓷器、杂项的收集与修复,后拓展到欧洲古董家具收藏领域。创始人多年奔波于欧洲各国购置古董家具,由于修复中外古董家具的需要,吸引了众多资深的古董修复师傅,共通钻研并传承着各式各样的传统家具制作技法与工艺。
伴随其产品远销国际,空间设计与陈列板块也逐渐纳入万友的业务中——如何将古典家具与古董,以艺术化的手法填充到当代生活里?万有家居在从产品到空间的把控中,逐渐为客户奉上“法式中国风”,并成为深谙此道的天花板级品牌。
让“觉物”有迹可循
据观察,本次艺术展开幕一周以来,到访者大都是资深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界艺术爱好者与收藏者,还有对居住文化深刻洞察力的人群。
家具融入到艺术展中,或者说艺术嵌入到生活里,让“觉物”的过程变得很特别。在随时可以坐卧停留的状态里,观者很容易察觉一幅画的深意,也随时会被古董级的家具吸引——艺术生活所带来的启发,流转在空间各处,让“觉物”主题并非一厢情愿,而是有迹可循。
古家具学者、收藏家、北京收藏家协会古典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刘传生及编剧、导演、作家龚应恬与万有家居创始人张文胜对话
完整看过觉物艺术展后,北青家居new look明白了萦绕在策展人们心头的那份期待:让美好的事物被更多人看见,让物,带给人们情绪的欢愉、无声的启发。
生活在互联网冲击下的人们,被短视频裹挟,被无数塑料感快消品包围,更被套路化的风格与虚假的真实感拉拢欺骗。觉物展览中充满先贤智慧与跨时代美感的事物,就像一股清流,洗刷了被模糊的双眼,也净化着被现实堵塞的心灵。在缺乏社交勇气的人们看来,前往“觉物”,可以被看作一次修行,而我们希望,这样的机会越多越好。
著名学者、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莅临觉物艺术展
觉物艺术展部分艺术家及策展人
此次觉物艺术展,是一场艺术与生活的碰撞,亦是一次文化与情感交融的交流。值得期待的是,万有家居持续传承古法工艺,在创新与传承中齐头并进,于不同风格和主题之间探寻文化之情、和谐之美。
文字及编辑/晓笠
资料及图片/觉物艺术空间 万有家居
部分摄影/北青家居new 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