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为租小人儿书爬东直门城楼抓土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9 11:00

WechatIMG2585.jpg

◎焦尚意(退休媒体人)

写在前面:《“50后”的学习路》

我属于“50后”的后半截儿,这代人的经历说起来还挺丰富的:一落生就赶上“公私合营”,接茬儿“反右”连着“大跃进”;我收到过朋友送的生日礼物——包装木盒正面镌刻着“感受生命之初”,里边是一份我出生那天的《人民日报》,登着《天津市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全面胜利》《积极领导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共产主义建设的巨大的新步骤》等文章;懂事后,历经“三年困难时期”“文革”“上山下乡”“改革开放”……伴着岁月更迭,我一直坚持着时断时续的各式“学习”。

把这个过程写出来,那些时清晰时模糊的影像,就如在时光的相机上捯出以往的记录,文学化的说法是“反刍”,老乡讲话就是“倒嚼”。

一位伟人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再次“感觉”的过程,既是对此前蹒跚而行的人生总结,品味一路变幻莫测的景色,也透露出几十年市民生活的量变或质变;从个人求学经历的视角,或多或少能咂摸出些许常人眼中的平凡,对一代人而言,不能不说是刻骨铭心;一段历史的某些侧面就蕴含在这琐碎的絮叨之中。

一般小孩儿的艺术启蒙都始于儿歌,而我则是受益于儿童读物。所谓儿童读物,是现在高大上的说法,如今的儿童读物五花八门,我们那时则少得可怜。

我家住北新桥时的邻居任大妈,常带我到北新桥南边紧挨着消防队的新华书店,买几本图文相配的小书;有空就给我讲书上的小故事,教我认字,所以后来一上学,看到课本里的“人手足口耳目日月火”,就觉得这也太容易了。

WechatIMG2584_副本.jpg

而我更喜欢看故事上边那些有趣的图画。我后来也给出版社画过这类东西,能走上这条和美术沾边的道路,追根溯源,还是始于小时候看的那些儿童读物。成年人可能对之不屑一顾,岂不知在小孩子眼里,那些简直不能称为故事的图画和文字,有多开心多好玩儿。

记得有一个“故事”,说有个人扛着鱼竿要进城,鱼竿太长了,城门洞不够高,他又把鱼竿横过来,两边卡着还是进不去。看着书上画的满头大汗在摆弄鱼竿的人,我不禁哈哈大笑。任大妈问我笑什么?我说这个人太傻啦,把鱼竿顺过来不就能走进城门了吗?把书翻过来一页,“您看,和我说的一模一样吧?”

还有一“故事”,说家长让孩子去拿猪肝,小糊涂却把竹竿拿了过来。任大妈就告诉我这两个词的意思,以及每个字书写的笔顺,不能“倒插笔”。

那时我家屋里的方砖地面上,常让我用粉笔画得一塌糊涂,北新桥往南一拐有个“育元纸店”,粉笔也可以论根儿买。家里人买东西带着的包装纸,也让我收集起来,用针线缝起一边来,当作写字画画的本儿用。那时除了给装订厂外加工、折书页、糊纸盒的人家有用脚踩的大个“订书机”,谁都没见过后来极普通的叫订书器的小文具。

再大点儿,看书的欲望更强烈,更愿意看那些故事更长更曲折的“小人儿书”。当时,有专门的“小人儿书铺”,一个店面里只经营小人儿书出租业务,是为“坐贾”;相对的“行商”就是摆摊儿的,北新桥北边儿路西药店门口的高台阶上,就常有一租小人儿书的摊儿。在一块都不知道什么颜色了的布上,一本挨一本摆着各种小人儿书,成套的连环画有《水浒传》《三国演义》《铁道游击队》等,小心地套上布套;单本的也有,多半是《朝阳沟》等现代内容、《鸡毛信》等革命故事,也悉心给每本都加上一层牛皮纸外衣。那几级台阶上经常被小读者坐得满满当当。一分钱看一本,那时候的鸡蛋大概其是六七分钱一个。

想看书?老指着大人给买,不是长事儿啊,还是“自力更生”靠谱儿,相当于勤工俭学吧!

记得我曾跟着我哥晚上满胡同去捉土鳖。这个鳖可不是水里养的鳖,而是一种昆虫,现在的都市是水泥丛林,很少见这种玩意儿了。那时胡同里的路灯就是白炽灯泡,昏黄得要命,只能凭借手里的手电筒,那“家用电器”的光圈罩住一只,就捏起来搁玻璃瓶里。胡同里捉得不多,就上大街,我们能从北新桥往北踅摸到雍和宫豁口,或是往东转悠到东直门脚下,那时候东直门城楼子还没被拆掉。那儿也是逮蛐蛐捉土鳖的好地方。

第二天白天,我终于爬上了小时候一直仰视的东直门城楼,城垛巨大,杂草没膝,粗壮的柱子,古老的窗扇,好像天底下再没比它大的建筑了。在东郊姥姥家堂屋里,常见几只小燕子飞进飞出,衔泥在房柁间筑巢,王谢不知何处去,依旧飞入百姓家;而在城楼上,漫天飞舞的雨燕,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好像那儿是它们的大本营。

等把“战利品”归拢到一块儿,卖给药铺,也是一分一个。是“小生产每时每刻都在滋生着资产阶级”,还是“商品经济”的萌芽?反正是哪儿来哪儿了,出了门,甭下台阶就都给花了,也不干别的,就看小人儿书。那阵儿还没有自己买小人儿书的实力。2024.5.23

供图及手绘/焦尚意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专栏|画连环画的日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5
专栏|画连环画的日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3
专栏|说着容易做着难的夜大五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5
专栏|说着容易做着难的夜大五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5
专栏|歌声中的学生时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1
品读爱国情 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开展“诗信中的侨史故事”主题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6
随笔|陈琳玲:飞驰的自行车
汪迷部落 2024-06-02
专栏|为租小人儿书爬东直门城楼抓土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