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在爱情和信仰中跋涉 当代俄语文学巨匠沃多拉兹金代表作《拉夫尔》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14:00

当代俄罗斯作家叶夫盖尼· 戈尔曼诺维奇· 沃多拉兹金(Евгений Германович Водолазкин)1964年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市,1986年基辅大学语文系毕业后,考入俄罗斯文学院(普希金之家)古俄罗斯文学部,师从俄罗斯著名学者利哈乔夫(Д.С. Лихачёв)院士。1990年副博士毕业后,入职该部。1992年赴德国慕尼黑大学进修一年,研究西方中世纪史。回到彼得堡后,继续从事古代俄罗斯的历史叙事、《圣经》诠释和使徒行传的研究工作。2000年在慕尼黑发表专著《古罗斯文学中的世界历史》,该书同年作为博士论文在俄罗斯文学院通过答辩。可以说,语文学博士沃多拉兹金首先是一位学者,古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

21世纪初,沃多拉兹金开始进行文学创作。200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索洛维约夫与拉里奥诺夫》(Соловьёв и Ларионов),同年入围安德烈· 别雷奖(Премия Андрея Белого),次年入围“大书奖”。2012年,长篇小说《拉夫尔》(Лавр)出版,2013年即斩获了“大书奖”“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奖”和议会“门户奖”,并进入了“国内畅销书奖”短名单、“俄罗斯布克奖”短名单、“新文学奖”短名单,被许多批评家和作家视为当年最主要的文学大事。这奠定了沃多拉兹金作为一位作家在当代俄罗斯文坛的重要地位。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长篇小说《飞行家》(Авиатор, 2015)、《布里斯班》(Брисбен, 2019)、《岛的辩护》(Оправдание острова, 2020)、《查金》(Чагин, 2022),以及包括剧作集《四个人的护士》(Сестра четырёх, 2020)在内的多部作品集。其中,《飞行家》和《查金》分别摘取了2016年“大书奖”第二名和2023年“大书奖”第一名。

如今,沃多拉兹金不仅在俄罗斯国内已成为继佩列文(В.О. Пелевин, 1962— )、希施金(М.П. Шишкин, 1961— )之后的又一位“俄罗斯首席作家”,炙手可热,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比如,2018年5月17日至19日在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召开了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有19个国家的91名学者参加,议题便是:“当代俄罗斯文学的标志性名字:叶夫盖尼· 沃多拉兹金”。另外,他的小说《拉夫尔》还获得了国际上的多个奖项和奖项提名,如2015年获塞尔维亚“米洛万·维达科维奇”奖,2016年获意大利—俄罗斯高尔基(索伦托)奖等,并且该小说已经被译成了多种文字,第一个译本是塞尔维亚语,2013年便已出版。2022年2月23日至24日,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召开了题为“沃多拉兹金的长篇小说《拉夫尔》译者国际科学讨论会”,该讨论会是为这部小说创作十周年而举办,与会者中有来自保加利亚、荷兰、格鲁吉亚、伊拉克、西班牙、美国、韩国等国家的译者,本书译者也在线上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从会议上获悉,当时《拉夫尔》已有34种译本,足见其在世界范围内受欢迎的程度。

国内《世界文学》杂志2022年第3期发表了三篇沃多拉兹金作品译文:中篇小说《挚友》(Близкие друзья)和两篇随笔。中国作家网2022年6月23日发表了对译者吉宇嘉的访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叶夫盖尼· 沃多拉兹金是近十年开始受国际文坛关注的俄罗斯作家。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拉夫尔》以一位虚构的中世纪医生为主人公,讲述了爱、治愈与奉献的故事,获得俄罗斯国内外众多文学奖项。中篇反战小说《挚友》……在主题的表达上……基本沿袭了《拉夫尔》的手法……”

这或许可以成为《拉夫尔》一书在我国读者中的预热,相信这本硬核小说一定会引发我国读者的兴趣。

那么,《拉夫尔》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

小说主要写的是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小男孩出生在乡下,很小父母便死于瘟疫,他跟随当草药医的爷爷长大,耳濡目染,对用草药给人治病颇有心得。后来爷爷去世,他就接过爷爷的衣钵,继续行医。成年后,与一个被他从瘟疫中救活的女子相爱,女子难产去世。悲痛欲绝的他开始自我放逐,哪里有瘟疫就去哪里治病,因救人无数而誉满天下。他的足迹不但跑遍了俄罗斯的乡村和城市,还受人之托远赴耶路撒冷去为逝者祈福,有过很多冒险经历。与此同时,他的心灵之旅也同步展开,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一直在紧张地进行。因而本书译者认为,这是一部成长主题的小说。

当然,这同样是一本关于爱情的小说,支撑着主人公活下去的最主要的精神支柱是对恋人的爱。他以自己的生命替死去的恋人活在世上。每到一个新地方,每看到一些新鲜事,或者心有所感、所悟时,他都要与恋人分享:“你知道吗,我的爱……”或者:“你记得吗,我的爱……”他对恋人的爱已经超越了生与死的界限,他对爱的挚诚和忠贞完美地体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理想爱情。沃多拉兹金在一次访谈中就曾说:“《拉夫尔》——这是一本关于时间、关于永恒之爱的书。”

同时,这也是一本关于行医的小说,里面到处弥漫着草药的芳香,摆放着写在桦树皮上的各种治病的药方,记述着中世纪草药医——祖孙二人的各种行医案例,当然也不乏主人公为拯救生命而竭尽全力,几天几夜不休不眠,感人至深的行医故事。

这还是一本有关信仰的书,主人公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灵魂的救赎,救千百人,行万里路,自弃自苦,只为爱人的灵魂得救。沃多拉兹金说:“开始写小说《拉夫尔》时,我想要讲一个能做出牺牲的人。不是那种一分钟热血就足以做出的伟大的、一次性的牺牲,而是每天、每小时的人生牺牲。我想要用某种其他的东西来对抗当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成功崇拜。”

所以,这本书是可以做多面观的,是一部多接口的小说。作者本人也说过,可以把《拉夫尔》看成是圣徒传记、心灵史、传奇故事、冒险小说,等等。也就是说,从主题上讲,这显然并非一部单一主题的作品,它涉及成长、爱情、瘟疫、冒险、死亡、奇迹、心灵、信仰、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等多种主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正如沃多拉兹金所说:“这不是讲历史的小说,也不是讲15世纪的小说,它是关于当下的。……过去的时代在这里是作为镜子,让我们,今天的人们,去照,在其中看到我们的特点。

关于《拉夫尔》的体裁问题,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历史小说。作者却直接在封面上标明:“非历史小说”。诚然,历史也是沃多拉兹金在小说中思考的一个要点,他坦言:“历史只是作为人物发展的背景让我感兴趣。在《拉夫尔》中,先是出现了特定类型的人,而后需要把他放到那个能将其特点最大化地揭示出来的历史语境中……总体上,我认为历史是某种类似鱼缸的东西。然而主要的是鱼。”这是他强调“非历史小说”的根本原因。也有人认为,《拉夫尔》延续了宗教小说的传统,亦即将使徒行传与长篇小说相结合的传统。还有人更为具体地指出,小说借鉴了古代文学的体裁形式:第一部分借鉴了问答体,第二部分——故事或带有行传元素的编年史,第三部分——游记,第四部分——行传。译者认为,这是一部比较典型的当代俄罗斯长篇小说,因为它具有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典型特点。莫斯科大学研究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学者克罗托娃(Д.В. Кротова)将20至21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学称为“新现代主义”文学,她恰巧以沃多拉兹金的《拉夫尔》为例来说明新现代主义的艺术原则,足见这部小说之典型:“作家在小说中融入了不同时代(中世纪和现代)的现实,他要证明,人并不是那么强烈地依赖历史或社会环境,而且它们也并不能决定人的个性,所以不应在历史或社会环境里去寻找关于个性构成、人的命运及存在意义的答案。《拉夫尔》的主人公——阿尔谢尼和乌斯吉娜生活在15世纪的古罗斯,但是当代世界的现实却突然闯入了中世纪的现实当中。例如他们在林中漫步的时候,在陈年腐败的树叶底下找到了一个塑料瓶子。沃多拉兹金运用了有意混杂不同时代现实的艺术手法,目的就是要让小说中的事件脱离具体的历史语境。他试图证明,人的个性几百年来很少改变。人的本质一如既往,无论是住小木屋还是高楼大厦,穿长袍还是西装,在桦树皮上写字还是用电脑打字。”莫斯科大学的另一位学者格鲁布科夫(М.М. Голубков)也认同克罗托娃的观点,他说:“沃多拉兹金的《拉夫尔》完全取消了时间。一句话以古俄语开头,接下来却是当今的行话俚语。这部小说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场景:主人公阿姆布罗乔被土耳其马刀砍中,行将死亡,一个天使飞到他身边,要取他的灵魂送往天堂。但阿姆布罗乔在高空中看见另一个天使坐在直升机上。这关联到另一个场景,发生在当今的圣彼得堡,正在对亚历山大纪念柱顶端的天使进行修缮,这个天使用十字架保佑着冬宫广场。而这两个场景之间相隔500年,但是在某一个点上它们处于同一时刻。所以‘取消’时间是新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

关于小说的书名。在提到这部小说时,有人称之为《月桂》《月桂树》,还有人称之为《桂冠》,这都是意译。而本书选择音译,将之译为《拉夫尔》。因为在小说所描写的四段人生经历中,主人公被冠以四个不同的名字:阿尔谢尼、乌斯京、阿姆夫罗西、拉夫尔,可见,“拉夫尔”是主人公的最后一个名字,小说因之得名。虽然作为一个词(而不是一个名字),лавр是有语义的,意为“月桂”或“月桂树”,但若将一个男性主人公的名字译成“月桂”会很奇怪。而且,“月桂”也好,“月桂树”也罢,在汉语中的联想域都与俄语中的不同,中国人提起“月桂”,恐怕首先想到的就是嫦娥奔月、月亮上的吴刚和他的桂花树、桂花酒,至少也是八月桂花香之类的。而作者沃多拉兹金对小说标题的解释是:“拉夫尔这个名字,本身含有永恒之意,就像常青树一样。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时期,主人公是个苦行修士,因而可以将他名为拉夫尔的生活视为他生命的总结,所以小说就叫这个名字。”可见,尽管拉夫尔这个名字与月桂树的常青之意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小说以“拉夫尔”为题主要还是缘于主人公这个人,缘于主人公以拉夫尔之名而经历的这段生活的重要性。因此,在翻译时,便把小说的标题按照通行的人名译法,译为“拉夫尔”……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