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汪民安思想访谈与随笔集
★将哲学放回生活的坐标系,让思想具体地着陆于日常
★身体·爱欲·空间·友谊·劳动·技术·艺术
★一部生命之思的交响乐:既饱含着理论的激情,又展现了批判的锋锐
内容简介
此书是学者汪民安的思想访谈与随笔集,从2006年到访巴黎寻踪法国理论,到2023年的当下对社会与技术的一系列思考,时间跨度正好是21世纪的这二十多年,综合呈现汪民安在知识与经验、理论与现实之间所进行的探索。
作者简介
汪民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理论、文化研究、现代艺术和文学。著有《现代性》《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情动、物质与当代性》《论家用电器》《论爱欲》等书。
内容选摘
这几年我偶尔接受了一些访谈——我并不习惯这样的谈话形式。一旦我意识到这样的谈话要公之于众,我的谈话就支离破碎,左支右绌。大部分这样的谈话并不完善。我事后都要根据录音文字进行修订。相比这样的谈话,我喜欢在一个放松的空间跟亲密的朋友无所顾忌地闲谈——那是我平淡生活中富有意义的时刻(我没有意愿跟陌生人谈话,也不喜欢在多人的场合高谈阔论)。不过,很多这样的谈话要么随风而逝,要么刻在心底。它们很少以书写的形式坦率地出场。我意识到,书写文字并不是一个人秘密的公开展示,相反,它要么是对个人秘密的保守和掩藏,要么只是对另一个人的秘密吐露。
另外,这本小书也收集了一些我兴之所至的随笔,其中有几篇也是谈话的改写,不过这不是二人之间的谈话,而是在会场上的公开发言。这样的发言当然有一个粗糙而简略的书写准备。呈现在此的文字,则是将书写草稿转换成口头语言表达后,再根据口头表达又一次改写而成的。这包含着一个从书写到口语又到书写的表达游戏。这是围绕着同一意义而展开的声音和文字的游戏、重复与差异的游戏。这样的游戏也让我意识到,人是表达的动物。自由表达并不仅仅意味着畅所欲言,还意味着你可以在各种各样的表达技术和表达媒介之间自由而巧妙地切换——你甚至可以将沉默凝固的书写转换成运动影像或时间影像。如同存在着一种古老的书写之爱一样,也还存在着一种现代的影像之爱。人类对此如此地着迷,以至于我们可以说,人的历史,就是发明出不同的表达技术的历史。
我要感谢和我谈话的这些朋友们,没有他们的谈话邀请就不会有这本书。不过,这些谈话并不是因为我们是朋友而开始的,而正相反,正是因为这些谈话才使得我们开始见面并成为朋友的。这初次谈话也引发了我和其中几个朋友后来多次随意的愉快交谈。遗憾的是,这些私下交谈都被宽阔而虚幻的时空吞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