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了解双相情感障碍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04-23 11:30

情绪阴晴不定?

一会儿高兴得仿佛能触碰到云朵,一会儿又低落得仿佛掉入了无底洞?这是怎么回事?

一文带你了解双相情感障碍

提到“双相情感障碍”,有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甚至还有的人都没听说过。

双相情感障碍也称为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梵高被认为生前很可能罹患双相障碍。为了提升对双相障碍的认识,消除病耻感,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疾病。

双相障碍是一种情绪像“钟摆”一样摇摆不定的奇怪疾病,患者时而精力充沛,天马行空;时而郁郁寡欢,一筹莫展。当有人出现反复“喜怒无常”“过山车”样的精神状态的时候,需警惕是否患上了一种“钟摆”病——双相情感障碍。双相障碍的症状是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双相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2%,最高可达5%。

“喜怒无常”的奇怪疾病

海明威、丘吉尔、林肯、海明威、玛丽莲梦露等很多名人都曾深受双相情感障碍折磨。但“双相情感障碍”并非天才们的专属,在心理疾病中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病。

年轻有为的画家X先生,过去一直以阳光、健康的形象示人,因其开朗热情而又严谨执着的性格在艺术界颇受好评。但最近几年,他似乎感觉到自己情绪和身体有了很大变化,温和时像“暖男”,暴躁时像“恶魔”。甚至一天内情绪变化都非常大,往往夜间创作时思维敏捷、精神焕发,但到了白天则变得反应迟钝、萎靡不振,一度想自杀的念头挥之不去……

这种情绪像“钟摆”一样摇摆不定的奇怪疾病,心理学上称为“双相情感障碍”,以往也叫躁狂抑郁症。病人身上躁狂与抑郁症状交替发生,有时也会同时混合存在。而且这类人的自杀念头往往十分隐蔽,家人和朋友很难发现。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终生患“钟摆”病的风险高于1%,并且2/3以上的患者在20岁前已经出现症状,但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为了提升公众对双相障碍疾病的认知,同时提高双相障碍在中国的诊疗水平,在全国精神科领域专家的倡导下,“世界双相障碍日”正式来到中国。

双相障碍多发于青少年,其致死率、致残率甚至不亚于抑郁症。有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1%—4%,终生患病率更高。该病的发病高峰年龄多在15-19岁,25-50%的患者有过自杀行为,近20%的患者自杀死亡。双相障碍的自杀率在精神疾病中排在首位,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很可能造成终生遗憾。

双相障碍患者从首次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是10年,并且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特点。“中国50%的患者在发病5年内没有得到治疗,36%的患者在发病10年内没有得到治疗。”

双相障碍患者容易被误诊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双相障碍的患者很多时候表现得很抑郁,但如果被当做抑郁症来治的话,只会让患者的情绪更加不稳定,甚至病情加重。而且,患者也不该见症状好转便马上停药,因为如果没有遵从医嘱规范化治疗,该病在一年内的复发率高达70%。

区分到底是轻度躁狂发作,还是性格使然,可以从这几方面区别:双相障碍患者轻度躁狂发作时,可存在持续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有时表现为容易被人激怒,摔东西,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正是因为很多患者表现出的是轻度躁狂,自己或家人并没有过度关注,导致双相障碍患者表现为抑郁状态就诊时,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据统计,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初诊被当作抑郁症患者来进行治疗。从患病人群来看,双相障碍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而单相抑郁症平均年龄为40岁,而且,25岁以前首发抑郁的,是双相障碍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般抑郁症状持续14天以上,并且低落情绪不会因外界环境刺激而改变,又间隔性地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4天以上,就要考虑向相关的专业医生求助。

治疗需要注重“三大原则”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主要由生物学原因引起,药物治疗是基础,需要选择稳定心境的药物治疗,打破情绪摇摆不定怪圈。有些病人接受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合理治疗,躁狂发作时抗躁狂治疗,抑郁发作时抗抑郁治疗,结果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果怀疑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病人需要尽早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明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及时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和避免恶化。

双相障碍治疗需要注重“三大原则”:综合原则,长期原则,以及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原则。综合原则是指采取多重手段,如精神药物、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综合运用以提高疗效和改善依从性;长期原则是指患者需要遵从医嘱长期治疗,实现与病共存,提高生活质量;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原则,即鼓励家人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帮助患者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持续终生的疾病。药物治疗(包括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仍是目前治疗双相障碍的主要方法,而心境稳定剂(如丙戊酸、碳酸锂等)是国际公认的主要治疗药物,是从急性期到巩固和维持期的主要选择,并以长效、低副作用的特性成为长程治疗双相障碍的一线药物。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研究药物靶标 开拓神经刺激疗法 抑郁症治疗手段持续“上新”
科技日报 2024-11-05
医学模型能准确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研究者:至少还要50年
澎湃新闻 2024-08-12
如何与双相情感障碍者相处?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04-23
当心 那些吃药吃出的抑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0
对“因病”网购成瘾该不该加以限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3
对“因病”网购成瘾该不该加以限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3
青少年常见的4类精神疾病 了解常见症状及早识别干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2
读懂双相障碍(内附小测试)
健康中国 2023-07-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