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养老问题备受关注。据官方数据,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之后的20年,老年人口比重增速明显加快。
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达到了2.97亿,占人口的比重为21.1%,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1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4%,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应尽快建立城乡居民长护险制度建设
近日,在总台“两会你我他”的互动页面,很多网友关心长护险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表示,应当尽快建立针对城乡居民、而不只是城镇居民的长护险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 孙洁: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广落地试点落地的过程当中,我认为城乡居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是迫在眉睫。目前49个试点城市只是面对的城镇职工,广大城乡居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建议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特别是转移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财政补贴,转移出来10块钱或者划转10块钱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统筹基金。然后城乡居民个人再交10块钱,通过20块钱来建立城乡居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来短时间内尽快地建立起这样一项制度,能够覆盖城乡居民当中的重度失能老人。如果这一举措能落地的话,能够较大程度缓解城乡居民失能老人家庭的照护负担,更重要的是对农村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无疑都会起到较大的推进作用。
健全机制 完善评估 加快老旧电梯改造
有网友说:我们楼里电梯20年了,最近几年经常出问题,很危险。说了好多次要换电梯,后来都不了了之了,到底应该怎么办?
全国人大代表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韩永生:目前我们国家住宅电梯总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台,这当中使用年限超过15年以上的电梯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我建议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解决。第一条建议就是要健全制度机制,从国家层面来出台,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的政策法规,特别是当前还可以利用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把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
第二个建议明确电梯的主要部件达到报废标准,电梯使用的年限超过了一定的期限,那么就应该进行安全评估,根据评估的结论来进行大修、改造或者是更新。对评估机构应该建立评估机构库,统筹规范评估机构的管理。
第三就是运用财政保险的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财政预算应该要把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的安全评估费用纳入进来,探索利用房屋维修基金的增值部分来购买电梯养老保险,还可以引入社会资本来参与老旧住宅电梯的更新改造。
社区服务统筹协调 打造15分钟“幸福半径”
有网友提问:我在社区工作,现在全国都在推进城市社区15分钟生活圈建设,但是落实工作的时候发现,这个事情有时候叫15分钟生活圈、有的叫完整社区、还有的叫嵌入式社区,这些到底是一项工作还是几项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 李东梅:现在很多社区有一些需求的差异性、人群的差异性和地域的差异性,比方说有一些老旧小区老年人比较多,所以对社区里面的社区食堂、老年人的健康医疗的需求比较多,有的小区是一些新小区,商业设施配套跟不上,还有的居民区比较成熟,又存在扎堆建设的问题,造成冷热不均、无序竞争,资源浪费。所以我建议,能够统筹地去考虑各类人群的需求,调研的时候再扎实一些,商业布局能够再科学、再合理一些,离老百姓的需求能够再近一些。这样的话,对整个社区商业生活圈的建设能够科学规划、精准设计、因地制宜、一圈一策,把老百姓的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作为真正的唯一的评判标准,让15分钟的生活半径真正成为“幸福半径”。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