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推进乳制品行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与标法体系协同发展、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乳制品行业面临的重要命题。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全球研发创新中心研发总监史玉东提出“发展乳制品深加工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与标法体系”“乳制品营养强化”等五项建议,为加快培育乳业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为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助力国民营养健康积极贡献力量。
科技创新+标法体系 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
史玉东指出,当前我国推动乳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新技术、新工艺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不足,创新产品发展不足,高附加值乳源产品加工不足,现有标法体系与行业创新发展需求不协同等。
对此,他建议,政府应加快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畅通乳制品行业创新发展路径,引导行业加强新产品研发,全面推进乳业技术革新。一方面,要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探索符合中国乳业国情的乳成分开发研究体系,例如引导行业重点发展乳清脱盐制备技术和乳糖提纯制备技术,重点研究乳铁蛋白等乳源功能成分产业化技术与实现路径;另一方面,要鼓励重点龙头企业聚焦深加工领域,加强新产品研发,创新打造食药物质的乳制品、适合国人口味奶酪等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此外,史玉东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相应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在坚持“四个最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引领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的标准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完善支持乳源深加工的标准体系,制定食药物质原料使用的使用指南等,全面支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
近年来,作为乳业国家队和龙头企业,蒙牛集团坚持创新驱动,聚焦“乳品科技、营养健康、生物技术”等重点研发领域持续发力,全面打造行业新质生产力。蒙牛自主研发的“副干酪乳杆菌PC-01”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银奖。值得一提的是,蒙牛自主研发的母乳低聚糖HMOs在2023年通过了中美两国审批认证,成为唯一一家实现HMO技术突破的中国本土企业。2023年5月28日,蒙牛在宁夏建成投产了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实现了全球乳业生产最高年度人效比,即100人创造100万吨年产量、100亿元年产值。蒙牛率先通过数实融合推动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形成了新质生产力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实践。
创新产业链收储机制 保障国家“奶瓶子”安全
未来,我国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乳业作为典型的“粮头食尾”全链条行业,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不均衡、消费季节性突出、奶业生产成本高、牧场运营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周期性供需失衡明显,为奶产业链稳定发展带来持续挑战,”史玉东说,“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难以保障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政府推动出台一些稳定市场供需平衡和市场秩序的措施。
他表示,可以借鉴奶业发达国家的“储存补贴”“利润保险、收储捐赠”等方式调节供需,建立乳原料收储机制,通过“企业+政府”共同收储,企业侧利用现有设备和厂房喷粉、收储、销售,政府侧则依托龙头乳企进行商业收储,并在喷粉费用、存储费用、资金利息等方面给予收储企业一定补贴。
为全面保障乳业产业链安全,蒙牛一直肩负龙头和链主的责任和担当,先后实施了“136”工程、五大保障举措、价值共享等多项措施,带动种植、养殖、加工全产业链健康发展。2023年,蒙牛更是启动“五大纾困行动”,通过“技术服务、采购降本、金融支持、政策帮扶、党建共建”多措并举,为农牧民纾困解难,持续助力合作牧场稳定经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强化乳品营养 筑牢国人“健康长城”
对于营养健康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新”,还在于以行业的力量强化健康理念、推广营养普惠,全面守护国人健康。“目前,国人膳食结构不平衡、奶类制品摄入不足、重点人群健康问题、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共存等情形依旧存在。”史玉东说,“乳品是重要的食品品类和良好的营养载体,应顺应国民营养需求变化趋势,推动乳制品营养强化发展。”
作为一名来自乳业研发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史玉东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文件,推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和学生奶相关团体标准进行修订,从标准和理念上推进大众食物强化工作,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据了解,我国自2000年开始推广“中国学生饮用奶计划”,蒙牛不仅成为首批获得国家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资格的企业,而且启动“牛奶助学计划”并升级为“蒙牛营养普惠工程”。目前,该工程已累计捐赠10亿元,覆盖28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惠及学生2500万人,不断助力改善我国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周超
校对/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