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葛炳灶:建议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做大“生态朋友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6 09:13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多重因素挑战,中国制造稳步向前——2023年,稳增长政策“组合拳”有力有效,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较2022年提升1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一个个数据背后,离不开大大小小民营企业的接续努力,它们如同一块块基石,铸就了我国经济社会稳固发展的“底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产业持续升级、迈向智慧化,并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当下,民营企业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政府如何为民营企业如何创造更优质的投资环境?在本次两会上,扎根制造业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今飞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葛炳灶带来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北青报:您深耕制造业多年,从整体行业发展环境的角度来说,当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是什么?

葛炳灶:我国幅员辽阔,资源禀赋迥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各地依托实际,基本建成了比较明显的区域性块状经济,成为我国制造业稳定发展的基石。以浙江为例,目前全省已经形成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物联、现代纺织与服装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高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4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还有一批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分布着上百个各类国家级的产业基地、“制造之都”,这其中离不开众多民营企业的努力。而民营企业能够实现长久发展,离不开稳定、高效、协同的产业链,这是实现“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制造之都向智造高地转变、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强国的关键所在。

北青报:您认为应当如何去做强做优产业链,为民营企业塑造发展新优势?

葛炳灶:关键在于多措并举,强化产业链上中下游对接,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让产业链更长、更牢。从实践中来看,得坚持问题导向,去切实解决产业链内部上下游企业互动性不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集群效应偏弱的问题。

具体来说,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机制,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关键零部件上实现技术创新和突破,对于取得重大科技突破和创新成果的,要给予奖励表彰,并明确在本地产业链优先应用推广的扶持政策,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本地转化和应用,也能不断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是创新创造的重要主体,要塑造产业链整体新质生产力协同,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围绕产业链的整体发展,鼓励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各创新主体主动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稳步提升产业集群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此外,未来产业要狠抓创新研发,注意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瞄准数字经济、新材料等前沿领域,进行产品研发的“揭榜挂帅”,把人力、财力用在刀刃上。

北青报:当前,数字经济正以不可比拟的优势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作为民营企业,您认为应当如何推进民营企业的“数智化”转型?

葛炳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如何让产业链更智、更优?我建议,要将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列入国家重点战略,发挥5G、算力和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优势,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从政策的角度来说,要加强政策引领,大力推动未来工厂建设,加大行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打造行业标杆,带动多系统互联互通、协同作业,全面提升生产效率。民营经济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要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为他们打造标准化、产品化、平台化的解决方案,助力中小企业纵向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横向打通行业合作伙伴,用好平台做大“生态朋友圈”,实现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发展。此外,要重点着眼于以数字化增强企业降本提质增效,推进中小企业分梯次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进共享制造平台发展,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提高供给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北青报:您所在的企业也在积极走出国门,产品远销海内外,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您认为应当如何更好地扶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葛炳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我国各类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必然趋势。尤其是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前往投资兴业。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我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建议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合作水平。

具体而言,首先就是要加强政策引导,为民营企业走出去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比如,制定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和支持我国企业赴东南亚投资,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在双边层面,建议政府积极推动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争取更多的优惠措施,推动双边投资协定的签署和实施,为我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提供更为稳定和可靠的法律。针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投资风险,建议建立更为精准的投资风险防范机制,提供定制化的指导和培训,以提升企业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北青报:民营企业要顺利地“走出去”,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他们提升在海外的“硬实力”?

葛炳灶:这种竞争力的提升首先要从人才上下功夫。比如,可加大对企业赴东南亚投资的人才培训力度,不仅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培训,更应聚焦国际商务、市场分析等方面的实战技能,提高员工的国际化素质。同时,鼓励企业与东南亚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建立双向技术交流平台,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了方便企业办事,优化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环境,可以建立综合性的企业赴东南亚投资的信息服务平台,集成各类资源,提供关于市场、法规、文化等多方面的及时、准确信息,协助企业更好地开展决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周超
校对/吴刚

相关阅读
优化营商环境让中小企业感到更多暖意
北京日报 2024-07-26
国资委:央企上下游供应链 96%是民营中小企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6
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玉溪市市长江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出海”潮起!印刷电路板厂商涌入东南亚投资 产业链面临哪些市场机遇?
财联社 2023-11-17
中企转移东南亚,为何成本更高了 | 海斌访谈
第一财经 2023-10-03
工信部:将开展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综合督查
​中国网 2023-09-04
跨国工厂外迁无碍中国制造业进阶
北京商报 2023-03-28
两会观察丨不确定因素多,民企“出海”如何突围?
中国新闻网 2023-03-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