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破除“第一学历”歧视亟须治本之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2 15:52

近来,求职者遭遇“第一学历”歧视的话题引起关注。“花3年读985硕士,求职时因为本科双非被拒”“‘第一学历’歧视就像是留了案底”等消息登上热搜。尽管教育部曾于2021年公开回应,学历通常指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第一学历”的概念。然而,实际招聘中,用人单位把“第一学历”作为招聘“门槛”的现象依然存在。(1月22日《工人日报》)

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第一学历是特定时期的产物,指的是第一次或者首次取得的学历。当时普遍认为第一学历可以区分区别于工人农民的干部出身,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学历把人才标签化和分层化的做法弊端日益突出。这既不符合公序良俗,也不符合法定原则,更有损社会公平与市场公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教育部曾公开回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第一学历”这个概念,但在实际招聘中,把“第一学历”作为评价标准的现象依然存在。最突出的表现为,很多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尽管最高学历属于名校,不过由于第一学历的比较普通,不是“双一流”高校,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种“唯学历”且“唯第一学历”的做法是学历标签化、表象化的具体体现,损害了公平对待的原则。唯学历、唯名校论的做法也伤害了当事人的自尊,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

“第一学历”歧视下,个体的后天努力都会被视而不见,有了“第一学历”的光鲜外面的人也可能会心生懈怠,后续的努力程度就会下降。全社会苦“第一学历”久矣,因而破除“第一学历”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超过六成的受访者支持破除‘第一学历”歧视,说明大多数人对此已达成共识。不过,也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此举具有合理性而选择支持,表明形成更广泛的共识还有更大空间。

支持者大多属于“第一学历”属于“双一流”的获得者,他们可以在同文凭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以既得利益的身份去支持,也实属情理之中。近年来,第“第一学历”的话题屡被提及并成为公共议题,关键原因在于此顽疾在现实中并未得到根治,依然以潜规则的方式大行其道,让无数求职者深受歧视之害,无法享受公平竞争的机会,其群体权利被集体性损害。当务之急,就是要因势利导,通过宣传引导凝聚更广泛的共识,并以此为基础尽快落实强有力的行动。

从消除性别、年龄等歧视过程来看,“第一学历”歧视作为“学历歧视”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于在实践中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实现根本性改善并不容易。当务之急,是要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此类顽疾所造成的危害性,让更多的人包括既得利益群体都能形成共识,主动参与到治理行动中来。同时,应发挥制度强制性功能,要在完善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畅通投诉举报和权利救济的渠道,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明显学历歧视与侵犯求职者合法权益的单位,依法进行惩戒,如此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正如相关专家所言,消除把教育、学校等级化管理、评价的做法才是治本之策。只有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指标,让人才评价回归到能力上来,才能消除“学历泡沫”,不唯“学历论”。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谋划好职业方向,提高就业竞争力,在择业时的选择更加精准,让大学求职者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选择权,让“00后整顿就业市场”有更大的开展空间。再加上家长和其他社会群体、相关组织的全力参与,破除“第一学历”歧视的愿景才能早日实现。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买卖海外“速成学历”暴露出哪些问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9
北青快评|推进破除唯名校论改革,企业要直面“萝卜招聘”质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1
北青快评 |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需要更多“公力监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6
985硕士因本科双非求职被拒,“第一学历”烦恼如何破解?
工人日报 2024-01-22
985硕士因本科双非求职被拒 “第一学历”烦恼如何破解?
工人日报 2024-01-22
超六成受访者呼吁破除求职中的“第一学历”限制
中国青年报 2023-11-21
北青快评 | 别让毕业生继续苦于“第一学历”歧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1
“第一学历似乎成了我的‘污点’”,记者调查学历歧视现象
法治日报 2023-10-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