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什么样?建立强村公司、招聘CEO、开设“土地信用中心”
南方日报 2023-12-15 07:31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自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全省各地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

14日,广东省委深改委评选发布20个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记者梳理发现,各地聚焦经济组织创新、盘活利用资源、多元化经营等“八仙过海”,铆足了劲、因地制宜“增收”“致富”。

“广东作出的这些探索很好,做强村集体经济是让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胡靖表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村“两委”领办,在此前提下,农户经济、个体经济、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等都可以各显神通。

搭建体系

让村集体经济组织强起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集体经济要发展,“组织”和“人”是关键。

今年,“强镇富村公司”在韶关成了“流行词”,当地将探索强镇富村集成式改革作为发展、维护和保障好村集体经济的破局之策。

在顶层设计上,首先明确强镇富村公司是以镇村集体为主要股东的股份制公司,并将强镇富村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形成的资源资产纳入“三资”监管范围。强镇富村公司预留法定公积金后,再依法从利润中分红给村集体经济组织。

在新丰县马头镇,强镇富村公司流转了11个村3300多亩土地,并落地深农科集团产业功能园、力拓合作社“稻薯”轮作基地等项目,为1100户村民带来每亩800元的租金收入。

云浮则着力破解村集体“造血”能力不足的痛点,探索出“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其中“政银企村”共建高效生态养殖小区正成为当地致富的重要抓手。

来看看这一模式如何操作:由政府主导,搭建由国资、供销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组建的平台公司,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将各级扶持资金入股平台公司,平台公司再按1∶1的比例撬动银行低息贷款,建设养殖小区。

随后,养殖小区经过招标由龙头企业经营,并连续20年对平台公司给予年10%固定回报,扣除银行本息及财政折旧后,以纯利润的形式,按股本分红给相关行政村。这一模式的效果显而易见:从今年起,全市125个社区一并纳入“政银企村”共建模式,确保2023年底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5万元以上。

好的机制有了,对人才的需求也更高,各地纷纷在经营人才培养上想“妙招”。

在佛山禅城区紫南村,“乡村CEO”大放异彩。当地从“谁来兴村”难题入手,建立选招结合的市场化选人机制,引入职业经理人经营紫南村商贸城和紫南文化旅游区。在具体运营中,村委会不干预其经营管理工作,并将职业经理人薪酬与经营效益等挂钩,实行浮动薪资制,以完成每月营收目标为导向兑现薪酬,充分调动职业经理人工作积极性,并以此开启多轮产业转型升级。

在梅州五华县,230多名“产业村长”今年也格外忙碌,一心想着怎么发展茶叶、柚子等特色产业。为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当地针对性探索“产业村长”模式。建立选聘机制,按懂经济、懂市场、懂经营、懂农村等原则,根据各地产业特色和规划,科学选配和调度“产业村长”。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拿出资金进行表彰激励。

大胆创新

让农村资产资源“活”起来

在城镇化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农村不少优质、有潜力的资产资源利用不足,甚至一度闲置。

如何激活农村土地利用活力?汕尾有妙招。当地开展“股票田”改革,通过“以田易股”和折股量化的形式,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资本化、商品化和市场化,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农村撂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并建立村集体、村民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新机制,探索出一条搞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途径。

目前,汕尾开展“股票田”改革共6852亩,年均产生约380万元效益。集体经济“富”了、村民腰包也“鼓”了,截至今年9月,全市集体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上村集体占比98.61%。

除了“股票田”,阳江市阳东区亨垌村还探索出“土地信用中心”。

亨垌村位于偏远山区,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且耕地零散不易耕作,种粮成本居高不下。面对这一现状,当地在坚持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基础上,实行农户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入“土地信用中心”,收取存入分红;“土地信用中心”再将土地划块后贷给愿意种植的农户,收取贷出分红。

通过这种“存贷耕地”新模式,当地将分散的耕地资源集中整合管理。如此一来,村里依托连片土地优势,主动“以地招商”,招引农业龙头企业进驻开发。该村成功引入农业蔬菜生产龙头企业推广“稻稻菜”种植,首期为企业提供1000亩耕地,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81万元,提供超过200个就业岗位,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户三方共赢。

“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其实就是筑巢引凤。”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蒋丽认为,除了盘整土地资源,当前推进乡村振兴还要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加快现代化农业基地、农田水利等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饮水、道路、电力等生活基础设施等,以良好的人居环境,吸引更多外部资本的青睐。

因地制宜

让乡村经营方式更多元

发展特色产业,是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的关键举措,广东多地探索多元化经营。

今年,一款名叫“双云峰”的紫金禅茶(红茶)在“中茶杯”第十三届国际鼎承茶王赛(春季赛)中获得红茶特别金奖。这款金奖茶叶,就来自紫金县龙窝镇。“蝉茶小镇”一炮打响。

这背后,是紫金县龙窝镇立足建设“蝉茶小镇”的发展定位,举全镇之力做大做强茶产业,以茶叶种植、加工、流通促进联农带村,让“一叶”成“一业”,“绿叶”变“金叶”,有效撬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跑出“加速度”。

当地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规划建设全县茶叶产业园、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打造万亩茶山蝉茶产业带,建成40条茶叶加工生产线,让种植户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同时,坚持品牌化发展,讲好茶叶品牌故事,着力打造特色茶叶品牌,不断提升“龙窝茶”知名度、美誉度。截至今年10月底,龙窝镇村集体收入达970多万元,比2022年底增长超40%,村均集体收入达到31万元。

潮州市潮安区溪美村,则乘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东风,将“含绿量”转为“含金量”。

借助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有利契机,溪美村打造了凤凰溪沿线两岸各约1公里竹长廊,利用“小竹阁楼”对溪美桥进行加固美化提升,打造网红桥,形成农家乐布局整齐、竹山水相互映衬的特色美丽景观。

美起来了,如何富起来?溪美村深挖岭脚自然村畲族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集现代民宿、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经济,实现年接待游客约150万人次,年创值约6000万元,带动村民在家就业、农副产品销售提升。

“往哪发展”的方向定了,紧接着就是“钱从哪来”,各地积极发挥金融活水作用。

在肇庆怀集县,“西瓜贷”解决了特色产业发展的“燃眉之急”。当地为“谭脉西瓜”量身定做“地理标志贷(西瓜贷)”,向“谭脉西瓜”协会企业授信2000万元,向10名“谭脉西瓜”种植户发放贷款合计105万元。

这是肇庆信用村“整村授信+融资创新”的一种模式。立足农村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产业,肇庆市构建了信用村“整村授信+信息融通”“整村授信+融资创新”“整村授信+基层治理”等的信用村“整村授信”多元应用体系,驱动涉农信贷投放实现从分散到集中、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抵押到注重信用的转变,让金融活水真正服务乡村振兴。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看到了很多先行者,他们摸着石头过河、敢于吃螃蟹,探索出新的路径、凝聚了宝贵经验,更多乡村也将从中汲取经验、获得启发,广东乡村全面振兴的未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文/张子俊 李赫 李凤祥 黄进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广东率先立法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 交易全程电子化
南方都市报 2024-12-06
保障9亿多人的集体经济权益
经济日报 2024-07-09
我国有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新华社 2024-06-28
我国有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新华社 2024-06-28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迎来三审 对成员定义以及确认制度等作出完善
法治日报 2024-06-27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将二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2
唤醒更多农村“沉睡”资产: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什么样、怎么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3-14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