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浙江省衢州二中在校图书馆举行了70周年校庆院士专题系列讲座。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师生们面对面交流,讲述他们的成长和奋斗故事,并作相关领域科普报告,鼓励和引领同学们刻苦学习、同心奋斗。讲座结束后,热情的学生们涌上前去纷纷和院士合影、索要签名,掀起了校园版追星潮。
青少年追星是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经常引发热议。众所周知,“偶像崇拜”是孩子在自我确认阶段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时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心理现象。对于很多尚未确立三观的孩子们而言,光彩夺目的明星们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很多孩子甚至严重迷失了自我。
几年前,媒体曾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调查:孩子们在回答“你心中的榜样和偶像是谁”时,除了个别孩子在排名时写下了父母、老师、文学家、科学家等杰出人物的名字,几乎超过九成的孩子写的都是娱乐明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把谁当成偶像榜样,固然是私事,但其所传递出的价值观,却不容等闲视之。毫不夸张地说,青少年的“偶像观”,不仅直接影响乃至决定个体的人生道路,更关乎国家民族的发展和未来。正因如此,公众对过于迷恋追星的孩子们忧心不已。
在一个倡导多元化的时代,娱乐明星和其他行业从业者一样,都有各自的存在价值,青少年把明星视作偶像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有两个问题却值得深思:一是部分青少年只学外表之“形”,而没有深入领悟明星内在之“神”,追星的方式存在问题;二则是明星群体泥沙俱下,有些人不仅难以作为青少年的表率,反而会严重误导孩子。
要想让心灵不长野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衢州二中借校庆之机将科学家们请进校园给学生开设科普讲座,就取得了良好的反响。院士们的精彩报告不仅在孩子们的内心悄然埋下科学的种子,还激起了学生们踊跃“追星”的热情。看着讲座结束后院士们被同学们“围堵”的场景,令人感慨万千。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科学家走进校园“现身说法”分享自身科研故事及成长历程,既可以有效推进科普又能吸引一大批“小粉丝”,可谓一举多得。随着全社会对推进科普和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的日益重视,很多地方都纷纷开展类似的活动。北京市科协就联合新京报邀请由老科学家、科学家后人、相关研究专家或青年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学精神宣讲团”走进校园,向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科研经历、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让青少年感悟科学家精神,点燃孩子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令人欣喜的是,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正呈现积极的变化。去年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560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的“青少年眼中的科学和科学家精神”调查显示,98.5%的受访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其中24.6%的受访青少年明确表示希望以后从事相关工作。93.7%的受访青少年表示会以科学家为人生榜样。无独有偶,之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有关北京中小学生偶像情况的调查显示,科学家(28.1%)位居榜首,比排名第二影视明星(12.7%)的数据高出一倍以上。
堵不如疏。院士专家进校园受到青少年学生热捧的消息,不时见诸媒体报道。一股股“追科星”的科普热潮,在青少年中掀起了尊重科学、崇尚科学、探索科学的风潮,这才是青少年追星的正确姿势。期待更多的科学家走进中小学课堂,让“追星就追科学家”成为常态。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