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已经历连续两天的暴雨,良乡的北潞园小区积水严重,最深达到1.7米,很多居民已被困20多个小时。消防救援人员驾驶冲锋艇一趟趟地救援被困群众,8月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良乡消防中队队员,一同进入深水区,撤离被困的孩子、老人以及患者。附近居民、社会组织也纷纷利用皮艇、铲车、越野车逆流而上,自发参与救援。
最深处足有1.7米 消防队员三天两夜只吃了两顿饭 往返十余趟
8月1日上午,北青报记者跟随良乡消防中队来到北潞园小区,黄色的积水已经蔓延到了小区最外侧的牌楼下,警戒线外站满了等待亲友撤离的市民。
消防队员叫来了几个求助的市民,用手机认真记录着每一个求助者叙述的楼号、门牌号及家中亲属情况,除了现场群众求助,还有不少被困居民通过119、110、12345等平台进行求助,消防队员梳理过后,驾驶冲锋艇逐一救援。
随着冲锋艇的深入,从路边停放车辆被淹没的情况,能够看出水位越来越深,水面完全淹到轿车车顶,船头也已能碰到银杏树的枝叶了。最深的地方,约有1.7米深。
负责驾驶冲锋艇的是良乡消防站特勤一班班长张野,他在水中不断地调整着船只方向,“这条路我们已经走了13趟,哪个地方下面有什么杂物,基本摸清了。居民们困的时间不短了,不能让他们再多等,绝对不能把船拖底、剐漏。”
张野说,从7月29日凌晨开始,他和队友始终奔波在救援路上,第一天在城区抽水、到阎村疏散居民,第二天到青龙湖进行防汛工作,第三天赶到了北潞园这里撤离被困群众。由于工作繁忙,很多消防员三天两夜只吃了两顿饭。
到了小区入口处,水位较浅,由于水下地势高低不同,难以判断,同时为了保证居民平稳上船,只能关闭发动机,由消防员跳入水中人力拖行。一路上,不少楼上的居民看到消防员,都趴在窗户上激动地打招呼,希望消防队员先将自己运送出去。
“各位居民,不要急,里面有孕妇!有孩子!有老人!还有着急上医院手术的患者!如果各位家中食物充足,请耐心等待,我们的船只陆续进来了!让我们先去把老人孩子带出来!”良乡消防站站长於勇一面用手机查看着情况紧急的被困人员信息,一面站在水里喊着,安抚居民情绪。
一上午疏散27人 船只发动机过热险些“罢工” 消防员:就算机器停了人不能停
在水中拖行了300米左右,赶到了第一个需要救助居民的楼门前,一名儿童由于疾病,必须尽快接受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无奈因积水被困。消防员为其安排好座位后,奔赴下一个目的地。急需救援者中,有些是家中孩子年幼,停水停电情况下难忍受,有些是最近没有买菜,家中粮食短缺……
“昨天下午5点多时候停了水电,我们困了挺久,家中吃的不多了。”张女士说,目前,她的车也已经被淹过了引擎,有可能报废。
部分处于低洼地带的居民,一层水面没过了小腿,他们也只能选择借住在楼上邻居家,见到消防队员来到后说,“您把我孩子带走吧,我们住在邻居家……”
一路上,随着船只深入,被撤离的居民到了8人,船只吃水也越来越严重。
在水中拖行船只,除了要抵抗迈腿时水流带来的阻力,水下的情况也越来越不明朗,杂物、砖头、路肩、减速带、坡道、倒下的自行车越来越多,消防队员和北青报记者拖行船只时几次踉跄,险些跌倒。
7月31日,良乡救援站共撤离群众28人,8月1日上午,撤离群众27人,在上午时,冲锋艇发动机在往返了3次之后由于长时间满负荷运转而且出现过热“罢工”,消防队员只能一边在水中抢修,一边安抚船上情绪紧张的幼儿,“就算机器停了,人不能停,我们就算游,也给你们拉出去。”
经过5分钟的调整,发动机再次运转。
热心市民逆行救援 有人借来6台大功率抽水泵 还有人开越野车和铲车送人
北青报记者现场注意到,除了消防队员,社会组织、附近居民也都纷纷带来皮艇、铲车、越野车逆流而上,参与救援。
其中,一位牧马人牌越野车车主已经在北潞园呆了十几个小时,不断进入较浅的区域,往安全地带运输有需要的居民。
“我是今天中午来的,他(司机)昨天凌晨就在了,已经干了十几个小时了,不知道运了多少人。”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热心人士说自己也是房山良乡人,听说了北潞园有群众被困后,就和朋友加入到了救援当中,虽然越野车不能进入深水区,但也勉强能够在较浅区域帮忙运送居民。
“后来我还借来了6台大功率抽水泵,希望能有用。”他说。
据居民反馈,8月1日的水位较前一日相比,已经下降了3个台阶。
铲车司机张师傅是8月1日上午赶到现场的,他本身从事建筑工作,由于大雨导致工作停工,自己也有一定的驾驶经验,便来到现场帮忙,让被困群众站在车斗里,他再将人运输出去,为了方便居民随时求助,他还打印了一份“免费救援”贴在了前风挡上。
“我这车,驾驶室里再站个人,最多一次能带出去11个。”张师傅说,目前也已经有更多工友在赶来的路上。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朱葳
校对/董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