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2023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暨全球技术交易生态伙伴大会在中关村展示交易中心顺利开幕。
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作为中关村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20年首次设立,旨在促进全球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打造集高端前沿科技成果发布推介、供需对接、交流洽谈和宣传展示等为一体的国际技术交易综合服务“第四方平台”,持续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高地,构建全球技术交易生态网络,打造“全球买、全球卖”的技术交易盛会。今年的大会将在会期举办26场主题活动。
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司长周云帆
在开幕式主旨演讲环节,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司长周云帆介绍了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进展。他表示,我国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法规体系日趋完善,持续推动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技术要素市场活力不断提升,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初步形成。下一步将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提升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等四个方面发力。
周云帆介绍称,我国技术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规模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全国技术合同从2018年的41.20万项提高到2022年的77.3万项,成交额从2018年的1.77万亿提高到4.78万亿,分别增长87.6%和170%。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贡献了全国93.7%的技术输出和82.8%的技术吸纳。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丹尼尔·舍特曼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理工学院工程材料系教授丹尼尔·舍特曼通过视频演讲分享了对“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一些看法。他表示,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内部创业精神是鼓励创新和技术创业、吸引杰出人才的关键,是推动组织创新和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需要自由、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不畏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跟组织的环境有关”,他介绍,创业精神还需要管理层、员工、政府和教学机构等多方的参与和促进。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关键。大会现场,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主任聂飚发布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以及我首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指南》,并指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呈现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据介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已连续出版发布5年,将3600余家高校院所纳入统计范围,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数据显示,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呈明显上升趋势。报告期内,高校院所转化合同总金额约为1582亿元,同比增长约25%。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指南》的发布让从业机构有了更大期待。《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指南》是一本兼具知识性、实操性的工具书,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流程进行了全面系统介绍,涵盖成果评估、知识产权运用、科技金融、转化收益分配、转化政策与主体、转化方式与流程等内容,汇集了大量实践案例,为科技管理部门和创新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系统性、可操作性的指导和借鉴。
《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以及“十大最具影响力新技术新产品”、“十大国际技术创新转移项目”也在昨天的开幕式上相继亮相,集中展示全球科技创新前沿成果和创新活力,吸引全场目光。
据介绍,“双百”榜单前期围绕十大高精尖产业,面向近40个国家和地区,征集320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和3800余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经过多轮评审,最终形成,并遴选“十大最具影响力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十大国际技术创新转移项目”。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