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19日,首届中国-中亚五国峰会在古城西安圆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五国总统共同出席。峰会闭幕时正式宣布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每两年举办一次,轮流在中国和中亚国家举行,下次峰会将于2025年在哈萨克斯坦举行。元首们同意在中国设立中国-中亚机制常设秘书处。
中国-中亚峰会机制的创新与确立,为双方开启睦邻合作新范式、推进十周岁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注入新活力,并有望与中国和俄罗斯的东部区域合作彻底打通,带动三方实现大发展。峰会前夕,哈吉塔乌四国元首应邀组团访华并与习近平进行会谈,中国与四国分别发表了务实求真而各有侧重的联合声明,确认今后中国与四国交往的关键议题和方向。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1周年,世界格局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美国和北约不断向印太地区渗透施压,阿富汗国家转型和对外关系进入关键阶段,乌克兰危机严重挑战世界安全并扰乱全球经贸产业和金融秩序,后新冠疫情大流行时代各经济体渴望全面重启夯实发展韧性……因此,中国-中亚元首峰会形成机制化安排,意义重大,举世瞩目。
在古都西安举行这场峰会,既是当代中国开拓外交新局、深化陆路向西开放和东西开放对进新思路的延续与实践,更从地理和历史双维拉近中国-中亚的心理和情感距离。古代“丝绸之路”始于西安,经中亚、西亚终抵欧洲,今天“一带一路”倡议为10年前由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倡。10年共建“一带一路”使辉煌的“丝绸之路”精神发扬光大,而中亚已然是这一伟大工程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中国与中亚五国中的哈吉塔直接接壤,共同边界长3000多公里,双方唇齿相依,命运与共。建交以来,中国与五国政治关系健康稳定,彼此呵护核心利益;双边经贸合作稳中有增,贸易额增长约100倍;产能合作成果突出,重点合作涵盖多个领域;基础设施初步互联互通,形成陆空交通、油气管道全方位和立体化联通网络;人文交流深入发展,领域广泛形式多样;安全合作持续推进并成为国际合作典范。这场峰会如期举行且机制化长效合作,必将使中国-中亚整体和双边关系跨上全新台阶,助推中国西北和新疆对外开放与发展进入新境界。
本届峰会筹备时,外界并非没有异议甚至干扰。杂音之一:中国与中亚国家脱离上合组织另起炉灶。此说不值一驳。上合近年健康发展有序扩容,吸引力日益强劲,奉行永久中立政策的土库曼斯坦也日渐热心。中国-中亚采取近邻“1+5”合作模式,堪称双方在上合框架内外加持双边合作,也必将为上合发展注入更强的黏合剂和活力元素。
杂音之二:中国通过峰会机制渗入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持此论者乃陈腐的帝国主义思维作祟。中亚五国是联合国成员国,并非他国专属势力范围,也拒绝做他国附庸,独立后一直与中俄及域外大国平等交往。俄罗斯早已主导欧亚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中国更不谋求势力范围、寻找代理人或填补其他大国留下的空间。
杂音之三:中国与中亚国家抛弃俄罗斯仅搞双边双赢。持此论者也大谬。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正式出访俄罗斯,中国新任国防部长李尚福随后也做客莫斯科,中俄双经贸提前达到2000亿美元目标并有望今年增加50%。中亚五国也未曾远离俄罗斯,5月9日俄卫国战争纪念日,五国元首集体莅临红场观摩阅兵即为明证。
与上述杂音相反的事实还在于,这次峰会筹备前,中俄提速落实《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并于去年6月修通四座规划跨境大桥中的黑龙江大桥。2017年启动的“中俄新粮食陆路走廊”工程接近完成,中国粮食战略安全得到强化。
近日,中国海关总署宣布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为内贸货物跨境中转口岸,更是突破性举措。俄《生意人》报刊文认为,俄开放符港对中国东北有三重利好:黑龙江和吉林产品海运成本大幅降低;两省制造业竞争力大幅增强并能吸引全球更多制造业基地落地东北;俄煤油气等矿产便于进入两省而带动能源、电力和重化工业等发展。
中国-中亚达成峰会机制并迎来双边关系“黄金30年”之际,中俄不仅战略互信得到夯实,联手打造远东新经济圈和新增长极的努力也快马加鞭。不仅如此,通过这两大步的“西进东出”和东西互联,“中国-中亚-中东”和“中蒙俄”两大“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实现纵横交叉,将广袤的中国北方与中亚-中东,以及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捆绑为完整区域板块,为欧亚大陆中东部发展擘画出全新图景,必将带动整个区域国家的大发展,甚至呈现新的战略格局。
文/马晓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
图源/新华社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