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周期,人也一样,有高峰就有低谷。
苏轼的一生,可谓是高开低走,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传奇的一生,更不影响千年来人们对他的喜爱。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诗中提到的三个地方是苏轼一生三次被贬谪的地方,也正是这人生最灰暗的落脚点,成为了最成就他的地方。
低谷,既可以毁掉一个人,更可以成就一个人。
接受落差,摒弃反刍
苏轼出生在一个富有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着名的散文家;
当时苏家自己有田产,比一般中产之家还较为富有。
从小聪敏的他早年进京应试,受到文坛大佬欧阳修的赞许,声名鹊起;
后来,20岁的苏轼与弟弟苏辙两兄弟又参加了一个非常难的“制科考试”。
当时几乎整个政坛和文坛,都极其看好他们兄弟两人,认定他俩以后肯定会得朝廷重用。
然而在苏轼43岁时,却因乌台诗案锒铛入狱,几经生死后翌年被贬至黄州。
被贬职,一大家子的吃喝成了难题,但从他的《初到黄州》中,却丝毫感受不到他的颓废: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一种送往迎来感扑面而来。
最初他让家人每月初一从储蓄中拿出四千五百钱,平均分成三十份,然后将它们悬挂在屋梁上,清晨伊始,就用画叉挑取一份。
如此节省下来,一家老小大概还可以支撑个一年多。
尽自己所能安排好眼下,既往不咎,未来不忧,在这里,他开启了一生文学生涯中的辉煌时刻。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念奴娇·大江东去》《前后赤壁赋》等名篇都在这里写成。
从容地接受落差,所有努力只为骄傲地转身;3年后回归,继而迎来政治生涯的巅峰。
人处在低谷期时,很容易滋生一种绝望的无力感,似乎眼前困境无边无际。
然而,低谷期犹如一个隧道,当穿过隧道之后,低谷就会戛然而止。
“快递女王”陈小英,初中毕业后开始外出打工,婚后和丈夫聂腾飞一起创立了申通快递。
经过两人几年的辛苦奋斗,正当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时,天降横祸,聂腾飞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
墙倒众人推,企业高管看到聂腾飞去世,纷纷出走创业。
但是即使痛失挚爱,亲人叛离,22岁的陈小英也没有退缩,而是叫来自己的哥哥一起,通过发明一二级加盟模式,让申通迅速扩张。
并且把本来利润就很低的快递费降到了2.7元,这一招硬是让她拿下了淘宝四成的市场份额。
搭上了网购的这趟顺风车,申通一路狂飙,最终上市。
接受落差,接受现实,不卑不亢。
积极乐观,坦然面对,是跌落低谷时最好的人生态度。
随遇而安,沉心静气
曾经有人说:
“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从黄州回朝后风光了10年的他,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又被一纸贬书,贬到惠州,又一次从天堂跌入地狱。
此时的他已经57岁。
当时被贬惠州的,几乎没有能活着回来的,因为传说惠州是蛮荒瘴疠之地,他收拾好情绪一路南下。
谁知下车伊始,入眼山川风物,美不胜收。
别人眼中的恐怖的岭南烟瘴之地,在苏轼眼中却是另一番景色: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有一天他在山间游玩,累时想找个地方歇脚,但是亭子却在很远的地方,他思索了好久如何才能快速走过去休息。
就在万般为难时,他突然想通了: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他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平静自己的心绪后,他把所有积蓄拿出来,在白鹤峰这个地方,建了一个房子,再把家小从常州搬过来,此时的他已经60岁了。
杨绛先生这样写道: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学会静心,烦恼就会少了。
让内心平静下来,心平气定;以此来谋生时,更踏实而勤恳;固待人处事时,和顺气畅。
曾经一个地主少爷去乡下收租,不小心将心爱的怀表弄丢了。
他心急如焚,召集全村的人来帮他找,最终却一无所获。
眼看天色渐黑,有一个人对他说:“我可以帮你找到怀表。”
只见那人围着谷仓走了一圈,然后找了个地方静静地坐了下来。
周围静悄悄的,一个细小的声音从谷仓的后方传来“滴答,滴答,滴答……”
那人轻盈地朝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找到了怀表。
静,能生慧;沉心静气,是人生富有的发端。
随遇而安,让心情归于平静,退出他人的热闹,回归自己的世界,是低谷时最好的处事途径。
治愈自己,境随心转
苏轼曾如是诉说自己:
“一生之至乐皆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笔皆可畅达之;
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
正因如此,被贬惠州之时,苏轼曾写了一首七绝来描绘自己在惠州生活还算安稳: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不承想无辜祸端从天而降。
昔日故友章惇因见不得苏轼的好,又是一纸贬令将当时已经62岁的苏轼贬到荒凉之地海南儋州。
在当时,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但是苏轼在儋州,住在土房子里,和当地的黎族人相处得特别好。
不仅写诗,而且教当地人做饭、打井、还给当地人治疗疟疾、给他们讲学。
海南在有苏东坡之前,从来没有出过进士。
苏东坡去了之后,海南岛在有宋一代出了12个进士;第一个就是他在当地教的学生。
海南三年,苏轼不仅与当地人相处融洽,还倾心着书立说。
续写完成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3部经学着作,撰写文章160余篇,创作诗歌170余首。
苏轼到哪里,就和哪里融合,用乐观豁达的精神寻找人生的意义。
所谓万丈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罗翔老师曾讲过一个学生的故事:
这位学生参加高考时发挥失常,想要上大学比较难。
这时有人告诉他,只要交钱,就可以去上大学;
他去了,学校有宿舍,有饭卡,该有的都有。
并且他参加全国统一考研时,顺利考上了心仪的高校,而且还顺利通过了法考。
然而尴尬的是,最后他所有的成绩都被作废。
因为他的学籍是假的,他所就读的那所学校根本不具备相应的资质。
设想这个结果,几乎没有人会接受得了;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学生很快调整心态,重新振作。
后来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通过自考取得了本科学籍,并且重新参加法考和考研。
最终法考再次通过,考研也再次通过。
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做好当下,泰然处之。
不必太在意过去,也不必太担心未来。
因为昨天的已经成为历史,明天还没有到来,我们唯一能够说了算的是当下。
学会自愈,治愈自己;身边的人,近处的人,是我们安顿心灵和意义的最好载体。
余光中说过:
“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
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
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们应该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
苏轼一生虽然大起大落饱经忧患拂逆,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充满戾气。
他的一生,一直都是自己在拯救自己。
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低谷期的苦难,就是为了积蓄力量,把握机会绝处逢生反败为胜。
时间能渡的,都是愿意自渡的人。
编辑/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