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让代表委员、民营企业家和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振奋。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加强自主创新和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去年以来,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政策相继出台: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提出“健全民营企业获得创新资源的公平性和便利性措施,形成各类企业‘创新不问出身’的政策环境”;国家发改委提出,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
在此大背景下,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推动科技创新上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据统计,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0%左右,成为创新舞台上越来越活跃的角色。目前,全国65%左右的发明专利、70%左右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都来自民营企业。近几年,许多民营企业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显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发明专利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去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69.6万件,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7席。华为、腾讯、比亚迪、百度、方太等10家企业成为2021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最多的民营企业。
这背后是民营企业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全国工商联数据显示,2021年,研发投入前1000位的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总额达1.08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38.58%。以腾讯为例,过去3年累计投入超1200亿元,新增研发项目超6000个,覆盖包括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SaaS等在内的完整自研技术体系。
这也是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突出优势之一。民营企业市场嗅觉敏锐、创新动力强、机制灵活、反应能力快,敢于涉足新领域、采用新技术、开发新工艺,不断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这有利于提升新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也有助于带动中国产业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爬升。
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还对就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民营科技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外卖、网约车、电商、微信数字生态等数字经济的不同形式,不仅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和新职业,有助于提高就业质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近日提交的相关提案中,重点阐述了如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
“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在下一轮科技竞争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赵姜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