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数字化古籍走出深闺让人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04 17:00

近期,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进行了第七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携手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新增发布古籍资源6786部(件),为中华古籍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再添新果。本次发布的资源包括诗词文集、年谱目录、稿抄本、石刻碑帖等多种类型,上起汉魏下迄民国,其中不少是稀见或未出版文献。

打开国家图书馆建设的网上“中华古籍资源库”,水墨为底的界面雅致大方,数字古籍、数字方志、宋人文集、敦煌遗珍……十余个细分数据库在网页上排开,彰显国家图书馆特藏的深厚积淀与中华文明的璀璨华光。更有哈佛大学善本特藏、法藏敦煌遗书等馆外资源,让有需求的读者可以一站式使用多种海内外古籍数据。

据介绍,“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5年多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会同全国古籍保护单位基本完成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登记古籍普查数据270余万条;通过设立古籍修复项目,修复了370万叶珍贵古籍;通过影印出版,使一大批古籍得到再生性保护,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历年来影印出版的古籍,就超过4万部。

来自全国数十家古籍收藏单位的7.4万部古籍数字资源,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免费阅览。长久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古籍保护。那些孤本、善本被各大图书馆当作宝贝一样束之高阁,养在深闺。虽说,古籍需要保护,但保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突出表现为管理者对“保护”的理解还不到位,常常把古籍保护和公众服务对立起来,最终违背古籍保护的初衷。

古籍保护的目的在于利用,古籍数字资源的在线发布与共建共享,开创了古籍服务新模式,使社会大众和研究者可以足不出户浏览古籍资源,在有效解决古籍保护和利用矛盾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古籍传播,为中外学者研究古籍提供便利。就目前来说,读者真诚期待图书馆界的管理者能转变观念,善待读者,善用古书,善守古籍,让每个中国人都能有机会了解自己的文化,研究自己的文化,最终由衷地热爱并继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古籍文献中蕴藏着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可供挖掘的内容十分丰富,如今仍有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典籍中寻根溯源,回到古籍寻找答案。从信息承载介质演进的历史来看,古籍的数字化其实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免费开放古籍数字资源,读者无论在世界任何角落,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在注册后远程阅览、调取中华古籍资源库中的古籍数字影像,完全克服了时间、空间的障碍,真正实现了古籍资源的共享。

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古籍有了走出库房、走向读者的机会,而免费古籍数字资源更是赋予古籍新的生命。要彻底打破公共服务壁垒,不仅有赖于图书馆界自身的努力,更有赖于政府顶层设计的优化。只有不断加大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和整合力度,公益性发布更多古籍数字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才能让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更好保障国家文化资源安全、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

文/吴学安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加快古籍数字化进程
人民日报 2024-11-04
中华古籍数字资源累计发布13.9万部(件) 更多典籍中的文字“活”起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7
北青快评 | 让古籍“活”起来,不能止于推进数字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7
世界文化遗产《创世纪》双语知识库上线,“中华古籍资源库”新增古籍数字资源千余种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27
北青快评 | 从纸页“搬”到网页,借助数字化之力让古籍“活”起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1
三万余部参赛作品让“古籍好看”,国图与网文平台联手让“古籍活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7
让公共图书馆拥有多种“打开方式”
光明日报 2023-12-13
“中华古籍资源库”上新了!19个文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亮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