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市政协委员齐越峰:破解就医停车难需要多方协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4 07:39

就医停车难、医院周边交通拥堵,为群众所诟病,亟待解决。这不仅需要医院、交通管理等部门进行治理,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共同协作、多方发力,利用信息化优势,多措并举,从而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1月12日晚,参加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陆续报到,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院长齐越峰带来《关于解决就诊停车难,缓解医院周边拥堵的提案》。

诸多问题导致患者就医停车难

作为医药卫生界的市政协委员,齐越峰在参政议政过程中,聚焦患者的停车问题。齐越峰谈道,随着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驾车就医成为普遍现象,而在各大医院门口,经常出现就诊患者的车辆排成长龙、等待进入医院的景象,有时患者已经看完病,家属的车辆还未开进医院。齐越峰调研发现,诸多问题导致患者就医停车难。

首先,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存在潮汐现象。齐越峰在提案中指出,周一、周二上午就诊人数最为集中,医院周边路段此时也最容易堵车,社会车辆对就诊高峰不了解,更加剧了交通拥堵。其次,中心城区的医院由于历史原因,院内停车位有限,且难以扩容,开车就诊的人数与医院内部停车位明显不成比例。

此外,对于医院外的道路,医院在管理上无能为力,交管部门警力有限,依靠电子摄像头监控、违法停车贴条等办法,也极易引起患者不满,更有甚者将怨气指向医疗机构。

齐越峰介绍说,北京市曾在2014年到2016年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院停车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北京市内的医院建设地下立体停车库,每个车位成本高达30万元左右,投资方积极性不高。

患者就诊时间过长,也导致医院内的车位使用率不高。齐越峰观察,患者到了医院后,经历取号、报到、就诊、拍片、取药、治疗等环节一般需要2-3小时。大医院有时患者较多,看病至少耗费一上午,有限的车位和单次就诊时间过长的矛盾更加剧了停车难。

交管和医院协作疏导成为破题关键

如何破解就医停车难?齐越峰在提案中建议,首先应由交通管理部门牵头,加大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情况的指挥调度。

齐越峰梳理媒体报道发现,2022年北京市针对重大活动、重点时期开展了30余次交通综合协调调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市民出行提供参考,并取得较好的效果。“随着交通数据共享、指挥调度能力进一步提升,将医院预约就诊、动态就诊人数纳入交通运行监测平台,建立交通综合协调调度机制,可以让医院周边交通更加有序和通畅。”齐越峰说。

交通部门要加大信息化建设。齐越峰指出,利用百度或高德等APP及时发布医院就诊人数信息、院内停车位数据,以及医院周边道路的拥堵指数,在预约和就诊人数集中时段采取交通预警和分流绕行提示,让社会车辆尽早避开医院,医院周边的交通状况或将得到改善。

除了疏导车辆,齐越峰建议,医疗机构要继续深入开展分级诊疗、预约诊疗、检验和化验报告的数据化,优化患者就诊的各项服务流程,缩短患者在医院的驻留时间,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就医出行,也可有效缓解停车难题。

齐越峰还谈道,政府牵头在城区医院附近合适区域,在不影响街区景观的前提下,可鼓励社会资本出资建设立体停车场,让患者在医院附近就近下车就医。

对话

利用工作之便观察就医停车问题

对话人: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院长 齐越峰

北青报:您关注就医停车难题有多长时间?

齐越峰:这些年我重点关注医改和医保,关注就医停车难的问题有七八年。医院接诊各种医疗需求的患者,很难要求患者绿色出行,尤其是等待急救的患者,急救车若被堵在医院门外,关乎患者的生命,这绝非小事。

北青报:您的提案有1900字,梳理了破解停车难的路径,您为此进行了哪些调研?

齐越峰:在日常工作中,各医院间会有会诊、学术交流等活动,包括家人就医,每到一家医院,我便会关注停车是否便捷。就这一问题,我也和医院管理方、交管部门进行过交流,深感在改善停车难题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主导、各部门协作疏导。

北青报:您在调研过程中,是否遇到好的案例值得借鉴?

齐越峰:近些年随着政府的疏整促行动,以及一些三甲医院在郊区建立分院,新的医院多有建立地下停车库,就医停车难有所缓解。但中心城区的大医院,受地域限制,停车难题依然存在。但我也注意到,儿童医院在门外利用隔离栏杆设立导流带,有序引导入院车辆;有的城区医院利用有限空间做文章,但在不影响城市景观的基础上,建造立体停车库,尽可能为患者创造出更多车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