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需要更加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以更好发挥其调控作用。应充分考虑总量和结构、稳增长和防风险、价格和数量、兼顾内部和外部平衡,做好与其他政策的协同配合。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当前,在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要更加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以更好发挥其调控作用。
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疫情发生以来,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货币政策,充分兼顾短期和长期、逆周期和跨周期调控、内部和外部均衡,保持了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后续货币政策实施留下了空间,也为科学精准调控积累了更多经验。就外部环境而言,2022年欧美国家为应对高通货膨胀,快速收紧货币政策,为经济恢复增长带来压力。市场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下降,部分国家甚至面临经济衰退风险,美联储继续快速加息或将不可持续。这些将从外围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产生一定影响。
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需要充分考虑总量和结构。在总量方面,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投放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2022年两次合计降准0.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目前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总体不到8%,虽然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但也要珍惜政策空间,根据实际情况释放长期流动性,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在结构方面,人民银行近年来创新推出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精准引导贷款流向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起到了更好的调控效果。后续需要继续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必要时创新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流向“三农”、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
应充分考虑稳增长和防风险。在外需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实现稳增长需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从投资方面看,三大投资领域中,房地产投资恢复需要时间,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需要继续发力,应引导金融机构关注这些领域的信贷需求。从消费方面看,居民消费行为更加谨慎,除了通过货币政策引导支持小微企业扩大居民就业外,还需要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在防风险方面,房地产领域、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需要重点关注。
充分考虑价格和数量。在总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需要继续通过改革的方法健全利率形成机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推动企业融资成本、居民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可以考虑通过引导降低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方式,服务市场主体开展中长期投资,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中的合理贷款需求。
兼顾内部和外部平衡。在坚持以我为主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上,要统筹考虑人民币汇率,提高资本项目动态平衡国际收支能力,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维持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引导市场主体牢固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合理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做好与其他政策的协同配合。综合政府发债节奏进度、企业缴税税期,合理掌握流动性投放节奏和力度,加大财政政策力度,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发展壮大机会。引导资金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大对重大科研项目、科技创新主体的融资支持,通过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扩大居民就业,与财政、产业、科技、就业政策等协同配合。
文/娄飞鹏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