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京交管部门坚持“细致、精致、极致”作风,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交通运行管理需要,围绕居住区、商业区、桥区节点等重点区域,积极会同各区政府持续开展区域交通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改善区域出行环境。12月2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交管局获悉,今年北京交管部门已动态治理177处堵点乱点。
今年北京交管部门已动态治理177处堵点乱点
12月29日,北青报记者从北京市交管局获悉,今年以来,北京交管部门围绕居住区、商业区、桥区节点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区域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改善出行环境。东黄城根、合生汇、中关村软件园、新发地市场等一批重点区域交通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灵境胡同西口、丰益桥区等交通节点通行能力大幅提升。
据北京市交管局秩序处孟瑜科长介绍,今年以来,北京交管部门推动局部道路优化改造,开展交通组织优化渠化193处,推动拓宽道路31条,增设调整维护标志、标线、隔离护栏等交通设施2万余处,动态治理堵点乱点177处,全市86余处路口通行秩序明显改善,73处路口安全性得到加强,13处重点区域交通环境全面提升。
方寸之间 小手段解决大问题 精细优化城区东黄城根等胡同道路交通组织
东黄城根南北街一线老旧小区集中,优化措施实施前周边停车资源匮乏,停车需求量大,违法停车现象较为突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据介绍,东黄城根南北街一线作为上述历史遗留乱点之一,分为东黄城根南街、东黄城根北街、晨光街三条街,全长2.6公里,路宽8至10米。
“路上骑车的、送外卖的、接送孩子的、买菜的,(非机动车)太多了,每天从这过都愁得慌,自行车道都能堵。”家住大草厂胡同小区的马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在路口改造之前,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装有机非隔离护栏,但同时加剧了路面空间的紧张,自己每天骑着三轮接孙子上下学时,都要为拥堵发愁。
可路就这么宽,车流量就这么多,非机隔离护栏虽然能起到保障行人与非机动车安全的作用,但也压缩了道路空间,该如果去掉,又该如何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呢?
针对这些问题,东城交通支队会同东城区政府提出并实施“两减两加”工作措施:“两减”即取消北向南方向机非分道线,取消隔离护栏,“两加”即借鉴二环路慢行系统改造提升成功经验,增加“自行车”优先标志标识,增加停车泊位并智能管理。
东城交通支队优化科民警赵弘尧透露,截至目前,上述道路交通组织流线已全部调整完毕,各类交通标志标线均已落实到位,共施划黄色禁停标线3.1公里,加装自行车优先标志18面,地面粘贴自行车优先图标18个,复划人行横道13处,拆除机非隔离护栏730米,更加彰显古都风貌魅力。
同时,为避免护栏撤除之后停车秩序失管失控,支队同步加大秩序管理措施,安排属地大队警力和协管员力量多频次、不定时对该路段进行巡控,通过采取发送提示短信、张贴违法停车告知单、电视监控摄录等形式进行日常执法,交通组织改造治理后,第一周共处罚违法停车行为40余起,且日均执法量均呈下降趋势,高压严管氛围逐步形成,管控效果成效显著。
经过优化,东黄城根南北街一线调整为机动车南向北方向单行,非机动车双向通行、路权优先,周边停车供需矛盾也得到缓解,道路秩序焕然一新,城市空间清朗有序,古都风貌重新彰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朱葳
校对/李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