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news|杂交水稻专家杨振玉去世 曾开创我国杂交粳稻育种研究领域先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11 14:4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12月11日通报称,我国著名水稻专家、杂交粳稻奠基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研究员杨振玉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8日5时09分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5岁。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杨振玉开创了我国杂交粳稻育种研究领域的先河,和袁隆平并称为杂交水稻界的“南袁北杨”。

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远征此前发布的文章中介绍,杨振玉1951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但在看到当时农业生产落后、人们温饱都不能自给自足后,他毅然转到农学专业。

可刚上了一年,朝鲜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身为热血青年,他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报国之心,立即报名加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大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朝鲜战争结束后,他重新考入了沈阳农业大学,继续深造农学学业。他常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对农民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亲切感,我从心里觉得搞农业扎实,能为这些最穷苦最善良的人做一些事情,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改变农村的落后状况就已经注定了他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初心和使命。

王远征表示,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堪称我国第二次水稻绿色革命,杨振玉正是看到杂交水稻发展前景和北方水稻的差距,主动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是中国绿色的革命,不能没有北方杂交粳稻。1971年到1991年,杨振玉频繁往返在沈阳和海南之间。用20年换取了杂交粳稻40个世代,他常常在千里征途中把稻秧抱在怀里,把稻茬拎在手中带往育种基地。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表示,上世纪七十年代,他首创“籼粳架桥”技术,将部分籼稻遗传成分导入粳稻品种中,成功选育了世界第一个“人工制恢”粳型恢复系C57,丰富了粳型恢复系资源,率先攻克了品种间杂种优势不强的世界性难题,并在我国北方实现了杂交粳稻的大面积种植,开杂交粳稻利用之先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先应用杂交粳稻的国家,为世界稻作文化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1978年杨振玉先生作为先进典型参加了首次全国科学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81年,“粳型恢复系C57及其杂交组合黎优57”荣获第一届全国科技大会奖、第一届国家发明三等奖、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杨振玉在理论上弄清了北方低温对光温敏不育系表达的限制,摸清籼粳杂种F1的可利用与非可利用优势。实践上,培育出两系亚种间培矮64S系列组合,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示范。八十年代育成了杂交粳稻恢复系C418, 进一步丰富“籼粳架桥”理论的内涵,使北方杂交粳稻再上一个新台阶。九十年代又育成了广占63S不育系及其系列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余万亩。2001年,“杂交粳稻育种的理论与方法及其骨干亲本的选育与应用”研究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参与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编辑/王朝
校对/房霞

相关阅读
最高法发布保护农用地10起典型案例
央视新闻 2024-01-10
我国科学家破解水稻生殖隔离之谜,杂交水稻或将增产15%以上
澎湃新闻 2023-07-27
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公示
工人日报 2023-04-14
来自江苏的水稻种子 如何“迁徙”到海南育种
扬子晚报 2023-04-07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新华社 2023-03-17
12月12日早读 | 你不能错过的新闻都在这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12
“南袁北杨”俱往矣:著名水稻专家杨振玉逝世
澎湃新闻 2022-12-11
中共中央关于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
新华社 2021-06-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