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王好为:最平凡的人也可以成为银幕的主角
北京晚报 2022-12-02 19:51

在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颁奖典礼上,82岁的著名导演王好为和王玉梅、黄蜀芹一起获得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当她从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手中接过获奖证书后,激动地说:“我常常想,我们能够出生于华夏,成长于伟大的时代,真是莫大的幸运,我要用自己的劳动,努力回报养育我的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我相信中国电影会越来越好!”

回到北京后,王好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志向北大新闻系却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

王好为1940年出生,祖籍是山东潍坊,父母长期从事我党地下工作,曾参与重庆《新华日报》的编辑工作。因为工作需要,小时候王好为跟着父母辗转于重庆、西安、长春等地。著名演员张瑞芳是她的姨妈,王好为小时候就在摄影棚里看过张瑞芳的表演。

王好为一家1947年搬到北平,年仅7岁的她曾在电影《哈尔滨之夜》中扮演过角色。

王好为在北师大女附中(现在的实验中学)上学时参加了学生业余话剧团,最风光的一次,是剧团被请到了劳动人民文化宫演出,校长还把自己的洋装借给王好为穿。

1958年参加高考,王好为最想上的是北大新闻系,但当时北京电影学院提前招生,她就去报考了。起初父母反对女儿去当演员,但对于导演还能接受。没想到,王好为一考就考上了。

1962年,王好为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此时的北影厂有4个创作集体,分别由水华、崔嵬、凌子风、成荫负责,王好为被分在凌子风负责的第三创作集体。她从一名场记开始,慢慢积累自己的创作经验,也虚心向前辈艺术家们请教学习。

1975年,她和钱江、陈怀皑联合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海霞》;次年,与林扬联合执导电影《海上明珠》。

《瞧这一家子》挖掘出陈佩斯的喜剧天赋

王好为执导的首部个人长片是1979年公映的电影《瞧这一家子》。有一天,她看到了电力工人林力写的一个剧本《爸爸妈妈和我们》,觉得很有生活气息很有幽默感,于是两人用了半年时间,在北京、上海、常州等地采访了几十个单位,改了6稿,最终完成了剧本。当时,文化部鼓励培养新生力量,成立青年摄制组,但有人不看好她来做导演,生怕赔了钱,好在当时北影厂厂长汪洋很支持,项目得以通过。

“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青年组’。”回首往事,王好为感慨万千。剧组都是年轻人,没有一台固定的摄影机,什么时候厂里有机器闲下来,才能轮到他们用。片中“老病号”的扮演者陈裕德是王好为从河南话剧团借调过来的,但被另外一个老导演看上了,只能忍痛割爱。

陈强是王好为最早定下来的演员,当时着急的是找不到能扮演“嘉奇”的男演员。“这个角色需要有强烈的喜剧效果,但是找了很久都没有合适的”。有一天,陈强试探着对王好为说,“佩斯对嘉奇这个角色有兴趣。”王好为看过陈佩斯演的话剧《万水千山》,虽然他扮演的国民党被俘连长戏份不多,但让她印象深刻,于是,王好为决定“那就让他来试试吧。”

“一试戏,发现佩斯果然很有喜剧表演天赋。”王好为一块石头落了地。

《瞧这一家子》成本只花了19万元,公映后很快火遍全国。陈佩斯出了名,刘晓庆也出了名。

熟悉北京喜欢北京拍出地道北京电影

王好为很喜欢北京,她拍过4部跟北京有关的电影,分别是《瞧这一家子》《夕照街》《赚它一千万》和《离婚》。“我不敢说自己懂得京味文化,但的确对这里的生活很熟悉。”

有一天,她在《电影创作》上看到了作家苏叔阳写的剧本《夕照街》,剧本中浓浓的市民生活和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下子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不过要拍好《夕照街》并非易事,“这是一部群戏,主要人物有20多个,但却没有一条明确的故事线,没有能吸引观众的矛盾冲突。”王好为想起了以前看过的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罗马十一时》和讲述泰坦尼克号的黑白故事片《冰海沉船》,“群戏拍好了,一样能成为经典。”她认为,关键还是要筛选出精准、动人和有表现力的细节,“要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内在的美来,要以真实为内涵,让地道的北京人看了也会信服。”

影片集中了张国民、迟志强、宋晓英、陈佩斯等演员。“夕照街”是苏叔阳虚构的一条街,筹备时导演、摄影和美术兵分三路,骑着自行车在北京选景,最后确定的拍摄地点包括大经厂、辅仁大学南边的宿舍、景山公园东侧的沙滩等,“只有一场屋里的戏是搭的景”。

《夕照街》1983年9月公映后,很快轰动全国。影片入围了第十三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还入选了第一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和日本北方圈国际电影节展映。

让最平凡的人成为银幕上的主角

王好为跟作家铁凝合作过两部片子,分别是《村路带我回家》(1987年)和《哦,香雪》(1989年)。

当时有人觉得,《村路带我回家》中的女主角乔叶叶(李羚饰)的性格柔弱,这样的人物形象不值得被书写,“观众看后都不知道要说什么。”

王好为不为所动,她认为,平凡人的身上也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就像乔叶叶,她善良,没有害人之心,虽然不是时代的弄潮儿,但她在片中跟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变化,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最平凡的人也可以在银幕上成为主角!”王好为的话掷地有声。

王好为铆足了劲儿,她调动表演、音乐、镜头的运用等电影元素,来达到预想的效果。比如片中“躲雨”这场戏,雨声很大,但自然声音却消失了,代之以缥缈惆怅的手风琴,以此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

《哦,香雪》是一部充满了散文诗风格的影片,也是王好为所有电影中拍摄难度最大的。为了将这部影片搬上银幕,王好为光是向厂里打报告申请就用了5年,影片最终由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为了找到合适的外景,她花了40天,走访了北京周边几十个山村,最终选择在房山的十渡附近取景拍摄。

大山、火车和山村少女,构成了这部影片的主要元素;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强烈对比,映衬着片中少女们对于外来世界的向往。但王好为最想表现的,却是村民们劳动时的场景,不管是搬石头、种菜还是榨油,“都传递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在劳动中迸发出来的智慧、创造力和诗意。”

王好为很喜欢徐悲鸿的画,后来她看了廖静文写的《徐悲鸿一生》后,就想着要把徐悲鸿的故事搬上大银幕。由于电影制作成本高,王好为决定改拍电视剧。她阅读了300多万字的资料,还采访了徐悲鸿的亲属和当年的学生十多位,前后改了10稿。

这一次,从前期的剧本创作、融资、建组、拍摄、后期剪辑到作品的推广,王好为都亲力亲为。勉强支撑到前期拍摄完成,但却没有资金来做后期。不得已,王好为、摄影师李晨声和一个操机员,三人硬是剪完了整部35集电视剧。

电视剧《徐悲鸿》于2013年播出,虽然拍摄过程让王好为吃尽了苦头,但她觉得值,“徐悲鸿一生都在追求正义,关心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他提携、推荐了齐白石、傅抱石、蒋兆和等画家,培养了吴作人、滑田友、侯一民等著名美术家。他的人生就是不断在苦斗,这样的人生值得被书写。”

与丈夫李晨声相濡以沫相伴到老

从大学毕业开始,王好为的作品中就少不了一个摄影师的名字——李晨声,也是她的丈夫。“我所有的创作中都有他,但是他的创作中除了我,还有别人。”李晨声跟王好为同岁,他除了担任摄影师外,有时也担任编剧和导演。

“李晨声是戏迷,勾着我去看戏。”受丈夫的影响,2001年,两人联合执导了黄梅戏电影《生死擂》,2014年,又继续合作,拍摄了京剧电影《状元媒》。

从影以来,王好为一共执导了15部电影长片,2部联合执导影片,5部电视剧,但她心里依然留有遗憾,那就是剧本《炮火中的荷花》。该剧本早在1995年开始创作,由作家孙犁的《荷花淀》《芦花荡》等7部短篇小说改编而成,作家汪曾祺操刀编剧,但遗憾的是最后就差100万元没能开拍。

这次获得第金鸡奖殊荣,王好为非常开心,但她一再强调,一部电影作品的成功,绝不是一个导演的功劳,“电影是一个集体创作的结晶,是多人合力打造的结果。这份荣誉是对我们以往创作集体的肯定,我不敢掠众人之美。”

一直以来,王好为都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她坚信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个创作者“要时刻关注时代的风云变化,不能脱离时代。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王好为说:“艺术创作的主要任务是写人。”她电影中的大部分角色,都是平凡的老百姓,她要努力触及人的心灵,挖掘得深一点。

两年前,王好为跟李晨声搬到了九华山庄养老院居住。现在的她,每天还忙着看书,写回忆录。她谦逊地告诉记者,在电影创作上,自己“一直都是一个没有毕业的学生,永远都在学习中”。

文/北京晚报记者 王金跃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国庆档口碑最佳!《只此青绿》从舞台一直火到大银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06
关注中小成本电影创作,“影苑沙龙”举办专题研讨活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05
《阿盖尔:神秘特工》公映,创新演绎一个女作家冒险间谍之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23
《礼赞科学家》生动展现18位科学家的人生故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17
著名电影教育家马精武去世 曾出演《七剑》《夜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30
音乐剧《玛蒂尔达》:非凡神奇小女孩让成人也震撼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19
《知否知否》《人世间》等影视原声音乐爆火,电视剧音乐的价值远不止“配乐”二字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0-27
艺评:话剧《搭手飞人》:戏剧武林之路刚刚启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8-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