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山有崎岖路,时听征车撼石声。”曾经的驼铃古道模式口,是京西进出京城的要道。如今,这条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古道涅槃重生,变身历史文化街区。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石景山区获悉,六年来,在石景山金顶街街道党委的带领下,模式口大街经历了环境改造、院落腾退、业态引进等过程,逐步完成了街区更新,获得了“北京十大最美街巷”荣誉,成为市民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商量着办”推进街区改造
青砖院落、古树茂盛……沿模式口大街自东向西一路走来,入眼满是惊喜。在这条街上,感怀历史,也可住民宿、逛书店、品咖啡……这里的北京第一通电村展览馆、境199号院、古道斯存展览馆及咖啡厅、樊登书店、潮玩店等,都是“网红打卡点”,每逢节假日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时间退回到六年前,模式口地区还远不是这个样子。当时只要一提起模式口,京西市民大多会想起著名的模式口早市,人们在这里几乎能淘到生活中需要的一切东西,同时也要忍受一系列问题:环境杂乱、交通拥挤,散落在周边的国宝和文物古迹蒙尘……
2016年,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启动修缮改造。项目首先要进行环境改造,将架空管线埋入地下,疏导交通环境。据金顶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马斌介绍,为了让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各个问题“破题”,街道推动成立了模式口历史街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指挥部,运用“分项目”治理法,通过设立综合协调、环境卫生、综合执法、交通秩序、市政设施保障等小组,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少数居民不理解、不支持。对此,金顶街街道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通过落实地区党建协调委员会机制,搭建“老街坊”议事厅、恳谈会等平台,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党课、主题宣讲等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街区建设。
通过老街坊议事厅,街道协商梳理了居民反映强烈的公共设施、停车、民生等热点难点问题百余个,并逐一进行解决。“我们居民对议事厅都很熟悉,比如随着车辆增加,社区居民停车有困难,我们多次和社区商量,最终意见被采纳,建设了停车场。”模式口老街坊张桂萍自豪地说。
引入老街坊力量治理街区
打造好“硬环境”之后,模式口古街开始同步更新,对腾退院落进行特色化改造,引入多元化、体验化商业业态……经过多方努力,2021年9月29日,历经六年改造的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五景七院三十铺”集体亮相。同年,模式口大街被评为“十大北京最美街巷”。
社区变美了,附近居民的精气神也更足了。而在老街坊议事厅的基础上,金顶街街道也着力引导活跃的老街坊参与到社区活动和社区治理工作中。
在平安建设工作中,活跃的老街坊当起志愿者,共同参与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可燃物集中清理、自建房屋消防专项整治、消防应急保障等专项行动。此外,街道还引入老街坊力量加入街区应急保障工作,在重要节假日街道社区全员上岗、值守,遇极端天气应急保障队伍备勤盯守、巡查。
如今,模式口居民在回家时遇到老街坊,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游客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也会去找老街坊帮忙……老街坊已经成为模式口街区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引导老街坊宣传模式口文化
街区改造好了,机制建立起来了,模式口地区的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驼铃古道文化等优秀文化也“亮起来了”。
作为“北京十大最美街巷”之一,如今的模式口古街十分热闹,每逢节假日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金顶街街道积极发掘辖区民风民俗,开展文化大集、传统走街花会表演、民俗文化讲堂、重大节日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此基础上,街道还精心设计了一条有五个固定讲解点的游览路线,召集志愿服务骨干力量,于2022年3月成立了“模式口驼铃古道志愿讲解团”,为游客讲解京西古道的故事。老街坊张桂萍就是“模式口驼铃古道志愿讲解团”中的一员,她告诉北青报记者,每逢节假日或者重要活动,她都会和团队成员一起,在古街几个重点点位免费为游客讲解。
如今,“模式口驼铃古道志愿讲解团”的成员已经从最初的20人扩展到60人,成员涵盖老、中、青、少各年龄段,截至目前已经开展讲解活动20余场,惠及近500人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黄亮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