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秋粮丰收在望,粮仓不容“硕鼠”
农民日报 2022-11-09 07:13

粮仓“硕鼠”不仅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会对农民利益造成损害。无论是为了我们的“粮囤子”,还是为农民的“钱袋子”,都务必从严从重惩处涉粮腐败,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重拳出击。

近日,检察机关依法对徐宝义涉嫌受贿、国有公司人员失职、内幕交易案提起公诉。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早前消息,徐宝义“借赌敛财,靠粮吃粮,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承揽、企业经营等方面谋利”“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眼下秋粮丰收在望、正在集中上市,确保颗粒归仓,让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得到应有的收益,坚决遏制涉粮腐败十分重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不只是生产上的事,在储和管上也要下足功夫。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运转高效、管理规范的粮食储备体系,政策性粮食库存充足,调控资源丰富而有力,为保供稳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家家户户每一天都离不开,必要的储备可以调节余缺,平抑市场价格,遇上应急情况更是有大用途。加之我国人多地少,粮食供求总量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更需要储备体系发挥稳预期、稳信心的“稳定器”作用,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以储备的确定性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储备粮就像空气一样,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涉粮腐败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诗经》中就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诗句。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硕鼠”如今又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谋取私利的手段。他们有的把国家粮库当私有企业,内部管理搞“家长制”,有的内外勾结、团伙作案,“塌方式腐败”时有发生。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针对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加大办案力度,查处了一批胆大妄为、贪得无厌的粮仓“硕鼠”,形成了强大震慑。然而,新的涉粮腐败问题仍在滋生,需要我们加倍警惕,坚决遏制这种不良势头。

粮仓“硕鼠”不仅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时也会对农民利益造成损害。对农民而言,一年的辛勤耕耘到最后无非图个落袋为安。为了保护农民种粮收益、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相关保障体系,其中,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就是重要的“托底”保护手段。这些“托底”收储的粮食构成了我国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一环。但在实际中,仍有个别“硕鼠”目中既无纪也无农、心中既无粮也无良,靠粮吃粮,甚至在粮食收购过程中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坑农损农,获取不正当利益。此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曾曝出过江苏某粮站站长通过压级压价的方式,以三等粮与农户结算,以二等粮与市粮食购销总公司结算,套取差价10万余元。

因此,无论是为了我们的“粮囤子”,还是为农民的“钱袋子”,都务必从严从重惩处涉粮腐败,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重拳出击。今年以来,包括徐宝义在内的一批粮仓“硕鼠”被查处,就释放了对涉粮腐败全面从严、一查到底的强烈信号。

梳理近年来通报的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粮食购销领域的管理体制机制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漏洞。尤其是粮食收购、储存、销售、轮换等基层粮库运营关键环节,是涉粮腐败问题多发地带,粮食流通设施、储备基础设施、各级投资项目建设等,也是腐败易发多发点位。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时刻警惕涉粮腐败,以零容忍态度对待粮仓“蛀虫”“硕鼠”,加强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和主管监管责任的监督检查,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教育引导粮食购销收储领域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另一方面,也要在根除涉粮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花大力气,在制度层面理顺关系、堵塞漏洞,构建并完善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粮食购销管理体制机制,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确保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同时用好数字化科技手段,提高风险预警和防控能力,从而防患于未然,筑牢夯实大国粮仓的根基。(赵宇恒)

编辑/张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