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现场丨没吃完的保健品能退钱?北京法官揭穿“保健品”新骗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11 10:14

7月1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丰台法院获悉,近日陆续出现“没吃完的保健品能退钱”的新型骗局。通常的保健品骗局,主要诈骗手段是将经过虚假包装的“三无”产品或普通饮品提高价格后售予老人,骗取钱财。但随着老年人防骗意识增加,能卖出去的保健品越来越少,不少骗子又将视线锁定了曾经被骗的老主顾。

据了解,金女士平时非常关注养生保健,很喜欢参加健康讲座,听到保健品销售公司的宣传也常常忍不住购买。后来在保健品上花的钱越来越多,家里存着吃不了的保健品也越积越多,金女士有点后悔之前的冲动购买行为。

2021年12月,金女士在一场健康讲座上认识了崔某某。

崔某某称,现在有关部门对保健品行业打击力度大,以后保健品会越来越贵,所以各保健品厂家都在高价回收保健品。之前买过的保健品可以退回厂家,即使是过期的保健品也能返钱。

并表示“自己认识一些厂家,可以帮您退回,只需要交纳16000元的手续费。”金女士相信了崔某某的话,将手中的保健品分批退回,并给付了16000元手续费。

然而过了1个月,崔某某再次找到金女士,称“我和保健品厂家联系过了,给您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只要再多交4000元手续费,厂家就能再多退钱。”

金女士开始从家中凑钱,之后被家人发现了她的异常,经过询问,家人认为金女士可能被骗了,立刻报警。后崔某某被民警抓获,赔偿了被害人全部损失。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崔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老年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一万元。目前该案已经生效。

丰台法院刑事审判庭董晓宇法官提示,通过高价售卖保健品骗取老年人财物,是诈骗老年人常见的犯罪手段之一。近年来,犯罪分子更是瞄准了老年人关注养生保健、向往高质量老年生活的心理需求,设计了一系列保健品诈骗“套路”,形成一条完整的犯罪链条,不但给老年人带来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老人身心健康,导致一些老年人轻信保健品疗效而丧失最佳医疗时机。

当前,涉保健品诈骗犯罪中行为人呈现分工逐渐细化、诈骗手段形成闭环的趋势。有人负责收集信息、联系老人,或将老人诱骗至非正规诊所,充当“医托”;有人通过赠送礼品、免费体检、专家讲座等方式,给老人洗脑并诱骗老人购买产品。行为人有明确的组织分工,互相配合,使老年人识骗防骗的难度加大。随着犯罪手段翻新,有人抓住老人警惕意识较弱的特点,披上“维权”或“返钱”的外衣,博取老年人信任,使犯罪行为更具迷惑性。例如本案被告人即以帮助老年人办理保健品退费为由骗取“手续费”,对老人造成了更大的财产损失。

对此,法官给广大老年朋友提供三点防骗建议,称当前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愈发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但无论诈骗手段如何翻新,最后的目的都是要钱,一旦遇到他人要求转账、付款,一定要保持警惕,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另外,提醒老年人,科学保健防骗局,理性养老享健康。不要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活动,不要购买“包治百病”的“特效药”“万能保健品”,不然轻则损失财产,重则延误病情。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要去正规医疗机构,切勿病急乱投医。

面对诱惑要冷静,不贪不给不上当。法官表示,经调研发现,大部分养老诈骗案件都是因一时“贪”念,企图用低成本换取高收益。请老年朋友面对所谓的“万能产品”,一定要冷静衡量其“性价比”,看似是“馅饼”实则可能是“陷阱”。同时,也不要相信所谓“交钱就能办理退款”等假话,防止财产受到更大的损失。

而最重要的是,老年人需提高识骗防骗能力,遇事多和身边人沟通。“收益丰厚、条件诱人、机会难得、名额有限”都很可能是忽悠,一定要警惕、警惕、再警惕!多留个心眼儿,遇事多和家人商量再做决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保健品诈骗层出根在个人信息保护不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8
成本11.5元卖到5000元,谨防“保健品”坑人骗局
新华社 2025-01-07
成本11.5元卖到5000元,谨防“保健品”坑人骗局
新华每日电讯 2025-01-07
健康老人被骗子忽悠将瘫痪 7000元买下两盒“特效药” 警方:实为“三无保健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1
为卖“保健品”嫌疑人先以超低价卖蔬菜 北京海淀警方出手打掉6人诈骗团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8
北青快评 | 直播间里的保健品“坑老”更值得警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7
假扮知名医院专家看病开药 将低价保健品当特效药高价卖给老年人 诈骗团伙15人获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3
“困”在保健品中的老年人:诈骗无孔不入,沪警方破案80余起
澎湃新闻 2022-08-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