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香港与故宫的缘分,绕不过这套传家的“故宫三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8 16:00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筹备多年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6月22日举行了开馆仪式,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超过900件文物亮相开幕展,其中166件是一级文物,绝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展出。这是故宫博物院在1925年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外借展品,数量之多、级别之高极为罕见。开馆仪式之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7月2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并将分阶段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借出的900多件珍贵文物。

而不久前,一套在40年前就由香港出版人与故宫博物院联手打造的故宫经典读本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青春再版。这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和故宫联手推出的《紫禁城宫殿》《国宝》《清代宫廷生活》三册图书,在香港回归祖国25年之际,以全新面貌呈现给了新一代读者,出版方用更年轻化的方式重新编排设计,首次以“故宫三书”(《紫禁城宫殿》《故宫国宝100件》《故宫与皇家生活》)的名义将其合璧出版。

香港与故宫博物院始于40年前的缘分

香港与故宫的缘分,因为这套“故宫三书”,在40年前就曾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商务印书馆有一份名为《风光》的杂志,其中有几期专门介绍了故宫的文物,后来,时任联合出版集团总裁李祖泽希望将这些图文汇集起来,出一本图录。但若想让这本图录做到世界一流水平,就必须在图书内容和印刷质量方面做到最好,而这一点,也是当时香港出版业和印刷业的优势。

出版之初,故宫博物院与香港商务印书馆就抱定要使这套书“具有国际高水平、能打入国际市场”的决心。为打造了这三部经典之作,故宫各部门通力合作,提供了一流的解说团队和珍贵的一手资料,为摄影工作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香港商务印书馆也投入了大量的编辑力量,甚至还带了一个专业的摄影团队去到北京。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前总裁陈万雄在1982年至1985年主持了这三本书的出版工作,2004年,他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在他看来,出版《紫禁城宫殿》,是香港商务印书馆与故宫缘分的开始。

1982年,陈万雄作为责编,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编辑出版《紫禁城宫殿》大型画册。他连同设计师和摄影师,在王府井的华侨饭店足足住了一个月。每天来往故宫与华侨饭店,两点一线,早上六点出发,晚上八点才回到饭店。

《紫禁城宫殿》书中只占二个版面的乾隆花园内“禊赏亭”和“流杯渠”的几张照片,是故宫人员和摄影组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打扫好恐怕已有百年历史的庭内“古董”的积尘,才灌通了堵塞的流杯渠。其他如三大殿上三台螭首的排水孔的喷水、交泰殿的铜壶滴漏、后六宫的夜景等,无一不费尽心思,动用不少人力,才拍成的。

1982年,《紫禁城宫殿》率先出版,全面揭开了六百年紫禁城建筑的隐秘角落;1984年,《国宝》出版,精心遴选当时故宫九十多万件藏品中的一百件珍品;1985年,《清代宫廷生活》出版,全景披露三百年来清宫别苑的生活实况。

这三本书出版后,立即风靡海内外。在当时,中文图书如此被肯定,受青睐,极其不易,而在这背后,是老一辈故宫人和香港出版人所齐心付出的巨大努力。

让“故宫三书”成为中国出版文化史的一段佳话

当年,为将这几本书打造成故宫主题的经典之作,编写阵容空前强大,作者均为各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如朱家溍、于倬云等在故宫的威望已是众人皆知,这些资深研究专家,常年与文物面对面,这样的研究和写作优势是得天独厚的,书中所收录的数据、史料更是有着绝对的权威性。

朱家溍曾在文章中回忆到,《国宝》一书的图版,经过制版的技师拿着一本排列号码的色标专程来北京,和书中收入的文物的颜色进行反复比较才确定。“这样不惜工本、不怕麻烦的校色方式我是头一回见到,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书出版后,准确、完美地显示文物的真实色泽成为一大卖点。”

而《故宫与皇家生活》的三位主编,万依是明清宫廷史学者,王树卿是清史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陆燕贞是故宫陈列专家,他们通过对宫廷遗物的观察思考,从文献的字里行间去寻觅摭拾,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神秘而真实的宫廷生活画卷。

陈万雄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几本书籍的出版,不止轰动整个中文出版界,甚至轰动世界出版业,风靡海内外。

得益于香港出版业的海外出版业的密切联系,《紫禁城宫殿》很快就被当时日本规模最大的讲谈社出版了日文版,并陆续被翻译成日文、英文和德文等五种语言;《国宝》一书出版后,在地少人稀的新加坡也销出了三千册,并在当时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获得一流图书奖,并成为了当时中国政府官员赠送外国元首的正式礼物。故宫的工作人员曾经和陈万雄说过:故宫这几十年来出了很多很多书,但能够永恒流传下来的三本书,应该就是这三本了。

上世纪80年代,出版人汪家明当时还在山东画报社工作,因为编辑画册原因,他首先读到了《国宝》一书。90年代初,出版人汪家明为香港商务印书馆编辑《齐鲁文化》画册,一次因公去港,见到了陈万雄先生,又看到了《紫禁城宫殿》和《清代宫廷生活》。

2002年,汪家明调三联书店工作,一直记挂着这三本书的他,遂向时任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张倩仪提出购买“故宫三书” 的版权。后经过香港中华商务印刷公司经过反复试验,采取原版缩印的办法,在大陆出版了这三本书的简体字本。

如今,自香港首版过去了40年,大陆简体字版过去了20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这三本书合璧出版,首次冠以“故宫三书”的名义(《国宝》更名为《故宫国宝100件》,《清代宫廷生活》更名为《故宫与皇家生活》),让这套故宫经典读本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新一代读者。为了让经典之作更好地适应当下读者的阅读需求,重新焕发生机,编辑们在这次经典再版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了精力。

出版人汪家明对此次“故宫三书”的出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一部书稿,过了这么多年,还在重版,而且隆重推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此次新版最大的特点就是编排设计现代化,凸显原版书本身就有的雅俗共赏的追求——对文字重新进行梳理分层,更紧密地和图片咬合在一起,能抠图的图片尽量抠图,使用白背景,突出每一张图片的主旨;放大细节,放到超出实物尺寸的地步,给读者以冲击力;取消习惯的左页、右页分开竖向阅读的方式,把左右页合起来当做一个画面,横向排列内容,错落有致,不考虑中缝;为此,则需要裸脊装订,如此内页可以完全打开伸平;为读者方便,增加许多正文的背景资料,这部分是由编辑完成的……”

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版“故宫三书”出版之际,陈万雄说,故宫博物馆与香港商务印书馆,四十年来筚路蓝缕、同心协力,为中国文化的承传和弘扬,为社会和大众文化的提升,开出一片天地,相信会成为中国出版文化史的一段佳话。

在“故宫三书”里抢先打卡香港故宫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2019年3月动工,并于2021年12月竣工。博物馆座落于西九文化区的西端海旁,由香港知名的严迅奇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楼高七层,占地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3万平方米。

博物馆的外观设计撷取了中国古代艺术文物造形的精髓,设计亮点之一是在空间上响应了紫禁城建筑的一大特色──中轴线之概念。设计团队于地面、二楼及四楼分别设计了三个面向不同方位的中庭空间,参照紫禁城中轴空间平面递进的布局,层层递进贯穿整座大楼,引领访客向上层参观。三个中庭与户外空间相连,让观众在欣赏文物展品之余,饱览西九文化区、香港岛的天际线以至大屿山的亮丽景致。

从7月2日起,来自故宫的珍藏将于七个展厅中亮相并面向公众开放,以展示故宫引人入胜的历史和文化。而此次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展陈策划,似与40年前“故宫三书”的编写逻辑有着某种契合。两个专题展览“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和“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正对应着“故宫三书”中的《紫禁城宫殿》和《故宫与皇家生活》两书。

展览“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讲的是明清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也是世界罕见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堪称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典范。在《紫禁城宫殿》中,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古建筑形式(坛庙、园林、住宅及其建筑外部和内部装饰),可谓一部中国古建筑百科全书。读者翻开此书,仿佛经历了一次“无禁区”“全方位”游历故宫的视觉盛宴。书中近600幅珍贵图片,30余幅建筑实测墨线图,将那些深藏在皇宫大院的隐秘角落一一揭开,大到宫室戏台,小到烛台暖炉,纤毫毕现,当这些图片跃然纸上,我们才得以一探故宫全貌。

展览“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讲的则是皇家生活方式。肃穆而繁缛的典礼是如何进行的?日理万机的皇帝是怎样处理政务的?帝后们的衣食住行是如何安排的?宫中有什么习俗和信仰?这些话题,在这本《故宫与皇家生活》书也均有涉及,作者团队通过对宫廷遗物的观察思考,从文献的字里行间去寻觅摭拾,展开了一幅神秘而真实的宫廷生活画卷。

另外三个专题展览“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分别聚焦陶瓷、清代帝后画像和工艺珍宝,大型特别展览“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将展示故宫珍藏的中国书画瑰宝,而在这些展厅中,不少展品在《故宫国宝100件》中均有收录,如被乾隆定为“洛神赋第一卷”的国家一级文物《洛神赋图》、北宋定窑瓷名品孩儿枕等。对此次展览感兴趣的读者,也不妨打开全新的“故宫三书”,先来上一场精美绝伦的纸上游览。

文/李迪斐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