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建厂不收购,小米造车是不是太迟了?
汽车头条 2021-12-01 12:00 阅读量:4727

11月27日,小米科技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宣告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据了解,小米汽车将在北京经开区分两期建设累计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2024年首车将在北京经开区下线并实现量产。

从3月30日小米宣布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开始,小米不断招兵买马,积极布局,仅仅8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注册和首个工厂的落地。速度如此飞快,可见小米迫切想要在在汽车行业有一席之地。

不可否认,智能电动车是当下最大的风口之一,错失这个市场的机会成本很大。对小米自身来说,是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机会。

小米有着比较广泛的粉丝基础,作为积累了大量C端客户的消费电子品牌,小米汽车的购买转换率优势明显,基本上只要车能造出来,就一定有人能买。小米的手机、家居等消费智能生态系统与车联网打通,可能会成为小米造车的突破口。

虽然小米对造车业务信心满满,也做了大量的准备,但造车这件事儿真那么容易吗?

第一,造车不是造手机,这是个非常烧钱的行业。贾跃亭的法拉第就是前车之鉴,事还没干完钱没了,只能永远下周回国。

国外的特斯拉就不说了,先来看看近亲中国造车新势力的情况。

蔚来是2018年开始交付的,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到2018年,蔚来的亏损金额分别为25.7亿元、50.2亿元、96.4亿元,累计亏损额达172.3亿元。从造车到交付第一辆车蔚来大概花了200亿,为了扩大交付规模,产能爬坡,2019年蔚来又再亏114亿,也就是说,蔚来花了300亿,才算是把造车这个事儿办成。

所以,小米发布会讲的100亿造车真的够吗?

第二、造车工艺非常复杂,小米在无人驾驶等领域并不具备技术优势。虽然小米可以通过投资来进行资源整合,但如何将资源内化为自己的技术,也充满挑战。

单就供应链来说,汽车就比手机复杂得多得多。

比如苹果的供应商数量大概在700-800家之间,核心供应商的数量200家左右。而传统燃油车零部件的数量达到3万左右,其量级是智能手机的百倍,这也是汽车供应链复杂度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第三,造车将会对人员及各种资源造成极大的消耗,这是否会影响集中精力做好现有主业,也是值得思考的。

小米一直对外称是互联网公司,但市场对其估值更多则是硬件企业,小米也依然靠非常辛苦地卖手机赚钱。

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到,小米2021第三季度的智能手机营收占比为61.3%,同比去年的66%下降了4.7个百分点。而自2021年至今,小米股价跌去超40%,市值缩水超3400亿港元。

在主营乏力下,小米选择了造车这条曲折道路,俨然是在把造车当成第二增长曲线在打造。换句话说,小米就算烧得起造车的这个钱,但是对于小米而言,也基本属于战略转型了,毕竟每年几十亿的投入,不光要消耗大量的现金,更会抹平小米的利润。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因为造车的投入,小米基本不可能盈利,甚至有可能是严重亏损的。

介于以上分析,小米造车有多少钱可以烧,又能做出多大的研发成果,值得深思。

虽然说小米造车困难重重,但小米这次通过自建工厂,造车的质量、安全,以及整个造车的成本都相对可控,其敢于挑战新业务模块的这份勇气值得业内敬佩。

如果说小米造车确定性的难处,无非就是一切从零开始,包括造车所有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品质,到管理,甚至售后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小米需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布局,找到新的增长点,同时给予投资人更大的信心和期待。

那么雷军和小米准备好了吗?

编辑/陈正忠

相关阅读
回望2023 | 大厂纷纷跨界造车 是在投注未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4
车企造手机,手机厂造车,图什么?
国际金融报 2022-08-20
小米造车1年 自研+投资收购 雷军还在“永远相信美好的事即将发生”?
科创板日报 2022-08-14
小米汽车加速奔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11-30
小米迭代:造车、出海和雷军的野心
腾讯汽车 2021-11-05
小米造车落地在哪?为何收购深动科技?小米总裁回应了
澎湃新闻 2021-08-25
小米造车的属地之争
经济观察报 2021-08-06
雷军的梦想与现实:小米造车不止是一个符号
车云网 2021-07-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