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菌草援外20周年。2001年,菌草技术援助项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3万多民众因此受益,还创造了巨菌草产量每公顷853吨的世界纪录。
10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抗疫援助及国际发展合作。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在发布会上讲述了菌草走出国门的过程。他还透露,一些国家的政要为了记住来自中国的“致富草”,给他们孩子取名叫“菌草”。
20世纪80年代,中国菌业迅速发展,大量树木被砍伐用于栽培香菇、木耳、灵芝等食药用菌。但树越砍越少,导致菌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产生了矛盾。1986年,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发明了菌草技术,这是一种运用菌草栽培食用菌、药用菌和生产菌物饲料、菌物肥料等综合利用的技术,也就是“以草代木”,这项中国特有技术有效破解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
“菌草技术发源于中国,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习近平主席20年前专门作了批示,首先把菌草推到巴新。从此之后,菌草就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走出国门,从非洲到拉美,从亚洲到南太,遍地开花。”罗照辉介绍。
据《福建日报》报道,2001年菌草技术援助项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中国农业专家组二十年如一日,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培训当地民众学习菌草种植。如今,菌草、旱稻技术已推广到巴布亚新几内亚8个省、16个地区,累计8600多农户、3万多民众因此受益,还创造了巨菌草产量每公顷853吨的世界纪录。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还表示,菌草就是他们的脱贫致富草。
罗照辉说,现在100多个国家学会种植菌草,国合署开展了270多期专门国际培训班,有1万多名学员,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绿色就业机会。一些国家的政要为了纪念菌草,把他们的小孩都取名叫菌草,就是为了记住来自中国的“致富草”。
他介绍,我国援外事业从1950年到今天,已经走过了71年的光辉历程,从坦赞铁路到喀喇昆仑公路,从杂交水稻到菌草种植,从青蒿素到新冠疫苗,都是“中国援助”的靓丽名片和见证。迄今,中国已向160多个国家提供了各种类型的援助,包括实施数千个成套和物资援助项目,开展了上万个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项目,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各类人员40多万人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赵红信
校对/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