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文学院7日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因为他“不妥协于殖民主义的影响和难民处在不同文化与大陆间鸿沟的命运”,并将此“富有同情心地渗透到”其作品当中。
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桑给巴尔(现隶属坦桑尼亚),20世纪60年代作为难民移居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陆续出版了10多部小说和一些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离开的记忆》(1987)、《天堂》(1994)。作品围绕难民主题,主要描述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状况,聚焦于身份认同、种族冲突及历史书写等,他展现的后殖民时代生存现状被认为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古尔纳最著名的小说是《天堂》,该小说曾入围过布克奖。这也再次验证一个规律:不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曾先获得或者入围过其他重大的国际文学奖项。所以这些文学奖项,也是诺奖的一个风向标。
1980年至1982年,古尔纳在尼日利亚巴耶罗大学卡诺分校任教。1982年,他搬到肯特大学,在那里获得博士学位。他的主要学术兴趣是后殖民写作和与殖民主义相关的话语,尤其是与非洲、加勒比和印度有关的话语。他编辑了两卷关于非洲写作的论文,发表了许多当代后殖民作家的文章,自1987年以来,他一直担任Wasafiri杂志的特约编辑。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表示,他已与古尔纳通电话。因新冠疫情,今年诺贝尔奖得主将延续去年的方式,在各自所在国家获颁相关奖项,而不是按传统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颁奖典礼。
消息发布后,诺奖官网还发布了一项小测试,询问网友是否读过古尔纳的文学作品。测试结果显示,有近2000名网友投票,其中95%的网友都没有读过古尔纳的作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除了译林出版社几年前曾出版过一本非洲作家作品选集,选入了古尔纳的作品之外,没有查到其作品在国内出单行本,网络购书平台只有原版预订。
中图网官方微博写道:“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刚刚揭晓,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捧得桂冠,祝贺!我站没有该作家作品,这是因为国内还没有中译本,期待中译本尽快出版。”
文/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杰 闫雯雯 李雨心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