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右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左二)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左一)举行会谈
连日来,国际媒体圈都在流传欧盟与土耳其的“礼仪之争”,一些欧洲媒体按西方传统称之为“沙发门”,相关短视频与图片在刷屏,其引发的外交纠葛与后续影响尚在发酵。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4月6日欧盟总部机构的两位领导人访问安卡拉时,土耳其总统府为三位领导人会晤只安排了两把椅子,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被安排坐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旁边的扶手椅,而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被“降格”安排在土耳其外交部长对面的长沙发上。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一段视频中,刚进入会见厅的冯德莱恩明显感到惊讶和不知所措,发出了意味深长的一声“呃”,双手摊开表示不理解。但这似乎并没有引起米歇尔的反应,他端坐在扶手椅上,对事情的发展无动于衷,埃尔多安更是装糊涂。
“礼仪之争”首先是外交技术问题。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把欧盟总部机构领导人的外交待遇等同于主权国家领导人(总统或总理)。类似这种最高层级的会晤,按常规外交先遣人员应该就外交安排细节提前进行磋商、踩点。换言之,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的外交团队与土耳其总统府的外交团队应该提前进行磋商。而后,欧方外交人员、安保人员应该提前到总统府会晤现场进行踩点查看。笔者记得,十几年前时任欧盟“外长”索拉纳到访笔者所在单位访问,欧盟安保人员提前一天前来踩点,询问访问路径与会场安排,非常细致。
围绕座位安排,土耳其和欧盟方面各执一词。土方坚称双方事先已经协商,符合待客礼仪,没有“性别歧视”。欧盟方面则否认礼宾官员事先进入会晤现场做准备。欧盟委员会首席发言人埃里克·马默说,如果欧盟委员会效仿欧洲理事会的做法向安卡拉派出礼宾小组,这一切都不会发生。简言之,欧盟委员会外交团队此次表现不专业,从而造成让自己主子“受辱”。
“礼仪之争”的第二个话题就是,米歇尔此次表现“没有绅士风度”,似乎“抢先”坐上椅子,“把女士优先”抛之脑后,也造成欧盟领导人内部不和的信号。只有一把椅子,该谁坐?这是长期困扰欧盟领导机构的一个难题。
“一旦遇到急事,我把电话第一个打给谁?”这是基辛格曾经说的话,揶揄历史上欧盟总部机构领导人权责模糊让外人不易分清。新世纪初,欧盟总部机构经过改革,情况稍好一些,但一般人恐怕也是一头雾水。欧洲理事会主席负责欧盟首脑会议的召集工作,而欧盟委员会主席相当于欧盟的总理,有总揽欧盟事务的实权,谁先谁后连欧盟自己都没搞清。风波发生后,米歇尔身边人士辩解称,欧洲理事会主席在国际礼仪方面优先于欧盟委员会主席。欧盟委员会对此提出质疑,冯德莱恩的发言人马默表示,“这两个机构的主席具有同等的礼仪地位”。
几天来,欧洲政治圈为“礼仪之争”吵翻了天。欧洲议会比利时议员阿茜塔·坎科致信米歇尔提出质疑,指责会晤是“以男性为主导”的方式。欧洲议会第一大党团欧洲人民党领导人、德国议员曼弗雷德·韦伯说,这发出了欧盟最高级别官员之间“不团结的信号”。米歇尔被迫出来解释,相关图像让人感觉他对冯德莱恩当时的处境漠不关心,但那并非事实。“尽管意识到现场局面令人遗憾,我们依然决定不把事情闹大。”
从更深层次看,“礼仪之争”折射出欧土关系结构性的矛盾。欧盟委员会指出,这一事件并非无足轻重,因为它颇具深意地违反了礼仪。意大利总理德拉吉以激烈言辞批评土方做法,为冯德莱恩“受辱”鸣不平,认为那样做“不恰当”。土耳其外交部“立即”召见意大利驻土耳其大使,以示抗议。
东道主土耳其设置“椅子难题”,挑起“礼仪之争”,当然有“给点颜色看看”的意思。多年来,埃尔多安的“强人政治”做派让欧洲人很不爽,欧洲媒体毫不掩饰对埃尔多安政府的排斥感。欧盟的政治文化要求协商、寻找共同语言、规则一视同仁,但问题是埃尔多安似乎更喜欢另一种政治文化,在这种文化里,“政治强人”往往是凌驾于规则和法律之上的。
埃尔多安对西方不满的反应可以简单归结为一句话:你能怎么样?在此次会晤前,土耳其不顾欧方反对宣布退出旨在保护妇女儿童免遭暴力的《伊斯坦布尔公约》。在与欧盟的对话中,埃尔多安始终备着一个有力筹码——土耳其境内的叙利亚难民营,以此筹码要挟欧盟,从中榨取更多利益——给钱就“关闸”,不给好处就放任难民涌入欧洲。
因此,欧盟方面只好又打又哄,以哄为主,处于被动地位。尽管两位欧盟领导人在安卡拉会晤后强调,已就土耳其日益恶化的法治及镇压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做法对埃尔多安施压,但二人煞费苦心地强调,土耳其在遏制欧洲难民危机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冯德莱恩说,她准备更新协议条款,继续向土耳其提供援助。
所以,“礼仪之争”带来的结果是,欧盟与土耳其都会更加厌恶对方,而欧盟总部礼宾人员往后不得不在打前站、踩点上下更多功夫。
文/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摄影/新华社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