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人众多坐骑中,为何独爱它的形神潦草?
文学报 2020-08-14 08:00

在众多的骑乘工具中,驴不单单为唐朝诗人所钟爱,也适合任何年代,做一个中年人的坐骑。或者说,人过了40岁之后,应该骑驴。驴的节奏很缓慢,适合养身静心。驴背上摇晃,才会有时间琢磨那些难以琢磨的问题。

正像牛是牧童的坐骑,马是少年的坐骑,仙鹤是神仙的坐骑……驴是唐朝诗人们的坐骑。

大唐的驴子真多呀,孟浩然的驴、贾岛的驴、孟郊的驴……李纯甫《灞陵风雪》中道,“蹇驴驼着尽诗仙,短策长鞭似有缘。政在灞陵风雪里,管是襄阳孟浩然”,清晰地传递出诗人们骑驴的“得得”声。杜甫40岁应举不第,被迫到长安干谒求仕,骑着驴从早到晚拜访达官显贵,过着近乎乞讨的辛酸生活。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我喜欢看古人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赶路姿势,老祖宗朴实的交通工具,有它千年的美感……有个性的人,他们坐在自己的坐骑上,或桀骜不驯,或热情豪放。

《儒林外史》里说,大画家王冕小时候放牛,经常骑在牛背上。后来稍大,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他乘一辆牛车,载了母亲,戴着高帽穿阔衣,拿着鞭子,口哼小曲儿,在乡村、镇上、湖边,到处玩耍。王冕是个孝子,也是逍遥客。那时候,牛是王冕的坐骑。

马是少年的坐骑。少年骑在马上,耳畔呼呼生风,衣袂飘然。喜欢追赶一溜烟奔跑的羚羊、追望天空绽放转瞬即逝的绚丽烟花……

仙鹤是神仙的坐骑。《相鹤经》云,“行必依洲屿,止必集林木。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故有“仙羽”“仙客”“仙骥”之谓,传说中的“三乔乘鹤”“丁令威化鹤”尽与此说相关,而东晋奇书《拾遗记》中“群仙常驾龙乘鹤”的刻画则更为生动。

《瑞鹤图》宋徽宗赵佶 / 绘

需要说明的是,在众多的骑乘工具中,驴不单单为唐朝诗人所钟爱,也适合任何年代,做一个中年人的坐骑。或者说,人过了40岁之后,应该骑驴。驴的节奏很缓慢,适合养身静心。驴背上摇晃,才会有时间琢磨那些难以琢磨的问题。孔子坐驴车周游列国,正因为驴蹄嗒嗒,辇车嘎吱,人生的顿悟,驴车上偶得。诗人的灵感来源于酒,思维跳跃,哲学则不同,需要冷思维,没有喧哗和追逐的驴车上,什么事情都可以想,什么事情都不着急,便于冷静的理性梳理,赶路倒在其次。

陌上骑驴,宜二、八月。这时候和风拂面,心旷神怡,虽不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倒也悠闲自在,野草闲花看得真切。陌上骑驴,宜走亲戚。驴负布囊,里面装满山货果蔬,一副平民百姓的世俗做派。

黄胄画纸上的群驴图,一只只竖耳蹶蹄撒欢。有一段时间,黄胄与驴相依为命,以其为友,甚至路过酒馆时毛驴就停下来,直到黄胄先生从酒馆微醺而出,小毛驴蹄声轻叩,重新上路。驴通人性,会顾及主人。

赵本夫小说《卖驴》,那条大青驴趁主人犯困迷糊酣睡之际,半道上被异性吸引,一路尾随那头草灰驴到了不该到的地方。主人很气恼,就暴打驴。那头驴其实不应该挨打,人也有类似的经历。

驴的长相有些滑稽,谈不上端庄,也不严肃,人骑在背上,形神潦草。

骑驴是一种姿态。形神潦草,而非潦倒,就像写字,洒脱、自乐、随性,又不加修饰。

有人看过了五彩缤纷,经历过熙攘和喧哗,渐渐归于平静。这时候就想,有一头驴,沿着油菜花掩映的乡村阡陌缓缓而行,走进恬淡的时光深处。

来源:文学报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历史|唐朝的“曲棍球”原来是这个玩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5
历史|金世宗对蒙古的“减丁”政策,为何加速了蒙古的统一
历史学堂君 2024-06-15
科普|先有瓷器还是先有China?这是一个问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历史|南唐某年的第一场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0
历史|有暗香盈袖:古人是怎么用香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9
历史 | 《清明上河图》中为什么马少驴多?
凤凰网读书 2023-03-03
历史|演话剧,爱音乐,从亲属角度记录的周恩来为何如此关心文艺事业
文学报 2023-01-06
同样的“惊世骇俗”!徐渭为何被称为中国的梵高?
北京晚报 2022-11-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