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公安局顺义分局 | 认真,你就输不了!
北青社区报顺义版组 2024-06-26 14:28
仁和派出所副所长郭一龙

1.jpg

2.jpg

北京市公安局顺义分局仁和派出所副所长郭一龙

他的声音厚重,语速不紧不慢,研讨工作时一丝不苟,专注于细节。“风格即人”用在他身上,合适。从新警小郭到独当一面的副所长,认真、实干是他14年不变的风格。他就是2024“北京榜样·最美警察”主题活动第二季度上榜人物、顺义分局仁和派出所副所长郭一龙。

小郭:从认真开始

郭一龙从小就崇拜警察,因为他认为这个职业具有解决难题、应对危难的神圣力量。2010年,他从北京警察学院治安系毕业,成为北京市公安局顺义分局仁和派出所的民警。

初到岗位的新鲜感过后,他发现派出所复杂、琐碎的工作与想象的公安工作大相径庭。困惑之际,师傅的言传身教,帮助他树立了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延续至今。

郭一龙的师傅虽然是个急性子,但是办理案件粗中有细、认真严谨,有一股子韧劲。郭一龙制作的笔录,他总是一句句过;文书上多写一个“的”,都要徒弟说出为什么;只要抓获了嫌疑人,无论遇到多难啃的“硬茬”,都要死磕到底。师傅常对郭一龙说:“既然把这事干了,就要认认真真干到底。”郭一龙是这么学的,也是这么干的。

而影响郭一龙最深的,是师傅对待群众的态度。

一次出警过程中,有一名群众醉酒倒在路旁的泥沟里。师傅二话没说,顶着污泥和恶臭,直接扑进泥沟中,将醉酒群众拉出,并调整适当的体态,保持呼吸顺畅。这件事深深触动了郭一龙,师傅用行动教会他,为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毫无顾忌地冲上去,是民警的本能和使命!

随着接警数、办案量的积累,郭一龙对公安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派出所的工作不仅仅是案子本身,真实的公安工作是案卷背后的人、地、事等辖区复杂情况的总和。”

工作意识的提升,促进了业务能力的提高。郭一龙开始对案子更加较真,一步步提升着执法办案水平。一有时间,他就琢磨手上的案子,非要研究个明白。

郭队:挑战与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2015年5月,郭一龙多了一个新身份——警长。随之而来的是盯班带队、工作推进的多重挑战。

为了让团队更有凝聚力,发挥团队的最强战斗力,他坚持新老结合、巧妙搭配、因才分工的带队原则。结合每个人的工作经验、业务特长、性格特点,根据工作类型和实战要求,进行分工、分组。如此,人人各尽其能。

对郭一龙而言,比压力更重的是肩上的责任。紧盯警情的“弦”一刻也松不得,他经常睡不踏实,脑中梳理复盘当日警情,计划着第二天的抓捕方案,提前谋划次日一早送拘的手续文件等。

郭一龙盯的不只是警情,还有辖区里的“冷暖”。

初任警长时,郭一龙在梳理管片的独居老人台账时,黄老的情况让他心头一怔:鳏寡老人、无儿无女、孤苦无亲,独自居住在五六平米的农场空房里。郭一龙放心不下,随后联系村委会前去探望。从此,郭一龙成了黄老的“亲人”,无论是下片儿还是下班途中,买菜买药的事他“照单全收”。

2016年6月,暴雨来袭,仁和地区多处水淹树倒,郭一龙直奔黄老家中,只见门前被大雨肆虐得一片狼藉,老人蜷缩在被子里瑟瑟发抖,郭一龙用手试了老人的额头,烧得滚烫!随即迅速将老人送往医院。

这件事成了郭一龙心中的一个“疙瘩”,他想必须得帮黄老找个专业的养老机构,不能再让老人遭罪了。于是,他查政策、集材料、跑手续、多方协调有关部门,终于在2016年8月,帮黄老住进了专业可靠的老年公寓,身体状况也恢复得更快了。

虽无血缘,却似亲人,郭一龙用真心的陪伴与付出,为老人孤寂的晚年时光,带去了温暖阳光。直至2023年黄老去世,郭一龙作为老人生前最亲近的人,尽心尽力地为其办理了后事。

2017年,随着“两队一室”改革的推进,郭一龙转任社区警务队副队长。社区警务队的职责任务,让他的工作思维进一步转变,他不再只聚焦“点”上的案子,更关注“面”上的辖区情况。

“警情来源于社区,只有走进去、扎下去,才能掌握平台上看不到的变化、事态、线索、征兆,及时预警,提前防范。”

郭一龙在社区基础工作上深耕较劲,通过扎根社区、走访群众,一个个警情数据具化为生动鲜活的邻里日常。他从群众的声音中切身了解社区动态,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他积极主动加强与村委会、社区志愿者的联系,最大程度发挥社区民警的纽带作用,让社区治理的合力更加凝聚。

这些为郭一龙日后解决辖区群众的痛点难点,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郭所:攻坚克难,实干才是答案

执法办案的经验与社区工作的沉淀,让认真、坚韧的郭一龙,更显沉稳干练。2021年7月,郭一龙成为仁和派出所的副所长。

成为副所长后,郭一龙时常告诉自己:公安工作干得好不好,辖区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

仁和派出所辖区内的河南村,是顺义区村域最大、人口最多的村子,全村三万余人,流动人口占据两万以上,人们日常出行以电动车为主。有段时间,该村的盗窃非机动车警情高发,严重困扰着群众的日常生活,郭一龙决定对“盗非”案件集中攻坚,内外结合,为辖区群众“除痛”。

两队一室协同作战,逢“盗”必追!一方面,综合指挥室与案管组对“盗非”警情进行梳理,总结发案规律。社区队深入下片进行点位摸排、线索汇总;另一方面,郭一龙带领打击队实地蹲守,对发案点位逐点击破,严厉震慑违法行为。

全面防,织网督战

打击是“前菜”,防范才是“主角”。防的本质是源头治理。经过全方位的实地踏勘和多方了解,郭一龙开始对发案“顽疾”对症下药。

在硬件提升上,他协调属地党委政府,对村内老旧监控设备进行改造,并对巡控盲区加装设备。结合乱停乱放的发案诱因,他将停车点、行车线路的整改建议,纳入到村内环境建设治理的方案中去,规范了电动车的集中停放和道路规划。

在力量整合上,他积极发动实管员,加强对村中网格员的联动,以平安社区建设为出发点,推动构建24小时社区警务站和河南村综合治理中心,让警力、民力形成合力,使案件线索掌握得更及时,巡控触角延伸得更深入,防范效能释放得更直接。

在郭一龙和战友们的不懈努力下,仁和派出所的“盗非”案件发案率较前三年均值下降46.7%。

盯“未然”,以调促防

矛盾纠纷,是发展成警情和案件的源头之一。郭一龙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调得好、调得巧?他的答案是尽早调、就近调。

他将社区警务站打造成24小时的调解室,通过缩短物理距离,拉近警民的心理距离,以工作时间换取调解空间,提前介入,控制发展,巧妙化解。

村中的两户村民本是亲戚,因同时进行房屋改建,产生了占地、排水的纠纷,从言语摩擦险些升级为肢体冲突,连月之间,报警十几次。

依托24小时的调解室,郭一龙与社区民警积极参与调解,从改建方案上进行折中调整,来来回回,几乎“泡”在了调解室。最终两家重归于好,且都达到了各家的改建效果。

在郭一龙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仁和派出所连续两年获评市局级执法示范单位,2024年以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87件。

全面防范,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

为了加深防范效果,郭一龙联合多方力量,组建了“仁人宣防队”。通过线下“腿儿着防”和线上“追着宣”的形式,形成了“公安主导、邻里守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现在的郭一龙,早已习惯了深夜的难眠,躺在床上即使闭着眼,脑中还在分析辖区的新情况、新问题,思考着构建平安社区的仁和“良方”。

14年的坚守,郭一龙对仁和派出所辖区太熟悉了,他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真心实意,亲力亲为。他的付出与努力,辖区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是对他见一次夸一次。

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辖区的发展日新月异,郭一龙没有输给时间,更没有输给辖区里复杂多变的大事小情。他依然像入警时一样,“干了,就认认真真干到底。”

“多年来,仁和派出所就是我的后背,让我有所支撑和依靠,让我成长、成才,使我在前进的时候更有信心和底气,为辖区群众做的事,无论大小,都是我应该做的。”

当我们踏上旅程时,难晓景色几何。能做的,就是认真面对这个过程,一路向前,敢于应对挑战与变化,用心用力做好自己的事,时间自会揭晓答案。未来,郭一龙依旧会认真下去。更美的风景,等待着他。

来源 | 正警事儿 、北京市公安局顺义分局

编辑/赵亚亮

相关阅读
北京市公安局顺义分局 | 警民泛舟潮白河,筑牢青春防毒墙
北青社区报顺义版组 2024-06-26
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 | 犯罪现场调查,无声的交锋
北青社区报京西版组 2024-06-26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 | 做群众的守护者和贴心人
北青社区报 2024-06-19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 | 全力营造平安宜居环境
北青社区报 2024-06-19
北京市公安局顺义分局 | 扎实推进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
北青社区报顺义版组 2024-06-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