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小伙为高原孩子上了5年摄影课 孩子们用他筹集来的百余部相机拍下了这些画面……
扬子晚报 2024-06-11 12:36

当生活在海拔4000多米牧区的孩子们手握一部相机,会拍摄下怎样的画面?这个问题拥有无限多的可能性和有趣答案。从五年前开始,每年暑期张轩诚和同伴都会带着筹集来的各式相机,前往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乡村小学,为孩子们打开光影世界的大门,目前已有超过100名当地孩子在他们的带领下认识并爱上摄影。近期在上海举行的一次“牧区儿童摄影作品展”,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张轩诚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相信摄影可以成为一种途径,陪伴这些孩子共同经历这段对于外部世界充满探索和好奇的时光。”

带100多名当地孩子学摄影 对学生们的作品赞不绝口

从2019年起,每年暑期,张轩诚和同伴孔若琛都会前往青海玉树的乡村小学,为那里的孩子带去大约两周的摄影课。张轩诚从事设计工作,孔若琛是一位摄影师,这些年来,他们先后带着100多名当地孩子拍摄了2万多张照片。

一张特殊的自拍,是张轩诚最喜欢的作品之一。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这张照片充满张力,画面中的男孩阳光而纯朴,脸上带着因长期在高原生活而形成的“高原红”。照片恰巧抓拍下男孩摔倒在草原上的瞬间,一只脚指向湛蓝的天空。“我们最初看到这张照片时,以为是别人给他拍的,但他说不是。”张轩诚告诉记者,原来,这张照片正是画面中这个叫做昂文嘉措的9岁男孩使用相机的定时功能拍摄的自己。

还有一组照片取名《难忘的一天》,这是9岁的德西永藏记录下的小伙伴们在草地上一条溪流边开心玩耍的情景。“它让我们了解到这些没有手机,没有游乐设施的孩子们的快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张轩诚说,仔细看画面很有意思,除了孩子们玩耍的样子,还能看到他们的穿戴也很有趣。

这组照片中还藏着一枚“彩蛋”。在其中一张照片中,有一位穿着浅色衣服的小女孩正伸手去拉小溪中的同伴,这个小女孩就是德西永藏。这张照片是她的哥哥拍摄的,哥哥并没有上摄影课,但好奇心使他也拿起妹妹的相机,试着拍下多张照片。

引导孩子们用镜头关注生活 为他们筹集百余部闲置相机

张轩诚告诉记者,他们上课的对象是二年级到五年级的孩子,年龄在7岁至12岁之间。2019年,他们去了玉树的扎芒小学,“那所学校在海拔4200米左右的地方,刚去的时候身体明显感到不适。”他清楚地记得,第一年时学生只有扎芒小学二年级的8个孩子,后来他们又到了玉树州囊谦县的山荣小学。

在他眼中,这些来自牧区的孩子都很单纯。拿到相机后,男孩子大多想要拍摄一些比较酷的对象,比如各种动物,甚至想拍摄恐龙、狮子、老虎等;而女孩子则对拍摄美丽的风景,还有身边的同学更感兴趣。对于这些,他们都很支持,同时引导孩子们多把镜头投向自己的生活,注意自己的老师、朋友、家人等,鼓励他们多去记录劳作、吃饭、放牧等这样的生活场景。

目前,张轩诚和同伴已经为孩子们筹集到100多部相机。开始的两年,他们通过自筹资金去购买二手相机。从2021年开始,他们通过各种平台发布信息,接受大家募捐的闲置相机。在他看来,这类相机机身小巧,很适合从来没有接触过摄影的孩子们。在教孩子们摄影的过程中,不少孩子自己研究起了相机,比如他们从来没有教过定时功能的使用方法,但昂文嘉措自己摸索完成了那张自拍作品。张轩诚说,“我们低估了孩子们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欲望。”

摄影教学有意避免“条条框框” 孩子们拍下牧场迁徙、牦牛生产

在讲解中,张轩诚也有意避免“给孩子们规定太多的边界和条条框框”,更希望通过引导让孩子们理解摄影,比如在带他们看照片时自然而然地带入一些摄影知识。

在教室讲解完基础内容后,他们就会把孩子们带到户外,先设置一些引导性的主题。让孩子们在校园内观察和拍摄各种影子,是第一堂户外拍摄课的题目。然后,再把孩子们带到校外,到更大的空间去拍摄。他们每天会把孩子们拍摄的内容收集好,进行讲解点评。到了晚上,张轩诚和同伴有时候会给孩子们播放一些和摄影有关或是突出视觉表达的电影。

此外,孩子们用相机记录下的丰富内容还包括牧场迁徙、虫草采挖、牦牛生产、抓土拨鼠做宠物,甚至包括哥哥在微信里写给女朋友的情话等等。

每年在玉树乡村小学的摄影课程结束后,张轩诚和同伴会将孩子们使用的相机留在学校,由老师统一照管,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给孩子们拍摄。每年他们会分两次把孩子们的照片收集起来。

在全国多地举办摄影展 让更多人看到孩子们眼中的世界

曾有人对张轩诚和同伴发起的这项行动提出疑问,“烧钱”的摄影是否适合牧区的孩子?

对于这一问题张轩诚认为,首先,不能将摄影与昂贵的器材画上等号;其次,教那里的孩子学习摄影的目的,从来不是把他们培养成摄影师。“我们相信摄影可以成为一种途径,陪伴这些孩子共同经历这段对于外部世界充满探索和好奇的时光。”谈及想通过这项行动给孩子们带去什么,他这样回答。

同时,摄影也让那里的孩子有机会留下自己童年心目中最珍视的人和事物。“曾有一个读二年级的孩子对我说,他想去拍自己的朋友们,这样等老了就可以看到他们年轻时候的样子,这句话当时震撼了我。”张轩诚对记者说,他们做这件事,就是想让这些孩子们可以通过摄影去“观察世界、记录生活、表达自己”。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通过孩子们拍摄的照片,让更多人去了解当地的生活现状和生态样貌。

这些年来,他们开设了多场大小摄影展,从在玉树乡村小学操场上的校园展览,到在上海、西安、厦门举办影展或参与相关活动。谈及未来的打算,张轩诚表示,目前他们正在联系搭建一个运用智慧屏的“云课堂”,同时,他们也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将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分享给孩子们。

文/万承源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6年拍下9000多张笑脸 61岁公益摄影师将镜头对准山区百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9
艺术|看见高原孩子眼中的世界——“最高海拔”摄影展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4
心理救援队在震区带孩子们做游戏随行医生:希望孩子们的笑脸能给人们带来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0
图记 | 九嶷山下 孩子们的乡村艺术节
新华社 2023-08-22
大学生“拍照小队”为山村老人留下影像记忆
中国青年报 2023-08-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