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图片故事|玉龙雪山的种子·新生
新华社 2024-04-11 10:00

许琨在丽江高山植物园一处温室内查看植物生长情况(3月27日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丽江高山植物园位于玉龙雪山深处,从2600米至3600米,园区有1000米的海拔落差,为种子资源等活体的保存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多物种可以在这里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也让从事相关研究的工作人员对这里情有独钟。

许琨在丽江高山植物园野外台站组培室内查看正在进行萌发实验的黄花杓兰(3月27日摄)。许琨是丽江高山植物园主任,主要从事植物资源学、保护生物学研究。最近,许琨在组培室内发现黄花杓兰的种子提前3个月萌发,让他有点兴奋。因为种子超预期提前萌发,意味着后续就可以提前进行炼苗、移栽等步骤,加快实验步伐。

在丽江高山植物园野外台站组培室内拍摄的萌发的黄花杓兰(3月27日摄)。据介绍,兰科杓兰属是珍稀濒危极小种群物种,种子萌发条件比较困难,每年新的幼苗比较少。经过几年的持续研究,他们已初步掌握4个兰科杓兰属物种种子无菌萌发技术,为后续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许琨(左)和研究人员陈小灵在丽江高山植物园一处温室内查看植物种子萌发情况(3月27日摄)。

许琨在丽江高山植物园野外台站做实验(3月27日摄)。

许琨在位于丽江市玉龙县的办事处内整理收集的植物标本(3月25日摄)。

丽江高山植物园工程师范中玉在云杉坪大样地内查看一棵杉树(3月28日摄)。范中玉是丽江高山植物园工程师,他和他的团队目前正在对玉龙雪山东侧云杉坪大样地开展监测,测量这块大样地里每棵直径1厘米以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云杉坪大样地面积25公顷,内有64个木本树种物种、230多个草本物种。

3月28日在丽江高山植物园云杉坪大样地内拍摄的一株野生杉树幼苗。每天早出晚归爬山进行监测,虽然辛苦,但范中玉乐在其中。“看着监测的这些小树逐渐变成大树,大树倒了,枯死了,营养物质进行更新,你就会发现其实人类也遵从同样的规则。”

丽江高山植物园工程师范中玉在云杉坪大样地内查看一个种子雨框,种子雨框主要用来收集树上落下来的种子(3月28日摄)。

丽江高山植物园工程师范中玉(右)在云杉坪大样地内采集数据(3月28日摄)。据介绍,丽江高山植物园有1000多种原生物种,近几年通过引种2000多种高山、亚高山物种,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资源平台。

3月28日拍摄的丽江高山植物园云杉坪大样地,远处是玉龙雪山(无人机照片)。目前,丽江高山植物园已经配备种子库、人工气候室、高标温室、组培室等设施设备,形成了包括调查、收集、保存、研发、生产在内的完整的研究体系。

摄影/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金立旺

编辑/杨小嘉

相关阅读
图片故事|玉龙雪山的种子·新生
新华社 2024-04-11
图片故事丨雪山·守护
新华社 2024-04-09
图片故事|普洱景迈古茶山上的新生活
新华社 2023-09-19
图片故事|雪山下 昔日贫困村的蝶变
新华社 2023-09-01
看中国 | 玉龙雪山景区开启夏日旅游季
新华社 2023-05-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