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教师专业阅读要精,不要滥
中国教师报 2024-03-09 10:01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系统有效的专业阅读,这个共识大家都是认可的。但是,在浩若烟海的书籍中,教师如何遴选好的书籍,如何进行有效系统的专业阅读,确实困扰了不少上进的教师。我发现一些教师终年勤勉阅读,但数年下来,他们的思维并没有多大提升,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并没有本质的改善,甚至他们的教学方式都没有多少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

多年前,我带名师培育对象进行专业阅读与课例实践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我提出“方法比态度更重要”的观点。

我们总认为“态度决定一切”,但这只说对了半句, 另半句应该是“方法决定结果”。我组建了一个共读小组进行实验,一年后把这个方法用在教师团队共读实践上。我们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和阿莫纳什维利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作为共读的基本书目。其目的是通过共读的方式,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我明确告诉大家,读这两部教育经典不会得到任何直接可用的方法,只能从作者的文章与实践中引发我们的教育反思,并借此修正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明确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学以及如何认识学生等根本性问题。教师只有把这些教育的基本问题想清楚,才能找到自己发展的起点。否则,即便读再多的书,也只是概念的叠加、技术的模仿,并不能从根本上促使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一名真正的教育者。

于是,我们以每周共读批注的方式,用100周时间完成了《给教师的建议》的全文批注阅读。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同时选择马卡连柯、杜威、斯宾塞、佐藤学、叶圣陶等中外教育家的代表书籍进行比较性阅读。完整阅读之后,我们又用半年时间实施“读建议、写案例”百个案例撰写项目。方法是每个人从《给教师的建议》中选取一个核心观点,从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撰写一个与观点相近的教学案例,通过这种比照式案例撰写,引导教师学会观察教学实践,记录教育实践。之后,我们又用一年时间共读阿莫纳什维利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具体方法是,由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分章节提出若干教育教学问题,大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点评式阅读。这套书我们用了近一年时间才读完。

上述两部经典书籍的共读大约用了4年时间,先后约有1000名教师参与其中。如今,区域新入职教师都会把这两部经典书籍作为入职必读书。

其实,经典著作并非这几部,只要我们下功夫啃读一些经典书籍,其他技术类、随笔类、案例类、理念类的专业书籍阅读起来会很快,不用逐一精批细读。就像练武术一样,当一位武者有了数年基本功后,再学任何一种拳法都是很快的。况且,教无定法,教师的成长要比学习武术复杂得多。因为教师所面对的学情复杂,所处的环境复杂,不能用一种招数应对所有的学生和教学问题。因此,生成性的个人经验才是教师的看门绝技。而一些印制成书、发布出来的经验,往往就像过时的服装,穿在自己身上总是很别扭。

所以,教师的专业阅读要精,不要滥。经典的代表性书籍要用三五年工夫吃透几部、打好底子,再用其他专业书籍拓展即可。然后,把时间放在非教育类书籍的阅读浏览上,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便于我们从更高的视野思考教育、改进教育。如果不清楚自己的专业基础、阅读趋向和实际需要,以糊涂的勤勉一通乱读,没有取舍,没有方法,那么只能白白浪费时间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然,阅读只是一种外界信息的输入,这种输入必定与自己的思考相对应。因此,阅读一定要给自己的思考留足空间,切不可头脑里装得满满都是他人的思想。

作者/常亚歌,单位系河南省济源市教育体育局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读创班级 | 种好班级“阅读树”
中国教师报 2024-03-14
每年超1万名乡村教师参与经典诵读培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13
暑期,让孩子爱上整本书阅读
光明日报 2023-08-15
阅读需要释放“认知天性”
中国教师报 2023-06-04
师生一起, 创造并构想阅读的未来
中国教师报 2023-06-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