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京郊大地上的草根文化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6 14:35

在北京顺义望泉寺村,一群爱文学的村民聚在一起,成立了文学社。他们写农村故事、说农民心声,还带动村里人把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望泉寺村的望泉寺文学社于2006年成立,被称为全国首个农民文学社。望泉寺文学社创办以来,编辑发行社刊《希望》70余期,扶持草根作者,成为农民的“文学之家”。在这片沃土上,笔耕不辍的人们创作出了一批高质量文学作品,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学社最初成立时只有十几个人,到现在已经有近800人。有的中年业余作者,加入了北京作家协会;有的青年作者,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作品集,从教师转职当了报刊编辑;还发现了一些有文学天赋的中小学生。顺义区文学创作队伍,已初步形成老、中、青、少四支梯队。

而创办这个文学社的带头是正是仁和镇政府退休老干部王克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用在望泉寺文学社的成立上挺合适。按社员们的话说,社刊主编王克臣像“蜂王”一样,聚起了一个群体。王克臣形容自己“本是个扛锄头的农民”,但因为爱文学,逐渐写出了名堂。他自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风雨故园》、短篇小说集《心曲》《生活》,以及散文集、杂文集、报告文学集等。2007年,王克臣荣获首届全国“百姓金口碑”;2008年,授予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授予“人民作家”;2016年,获北京市辅导群众创作“终身成就奖”;2018年,获京津冀“文学创作达人奖”。

王克臣不仅自己写作,同时也扶持基层作家进行写作创作。他把这个扶持称为“点灯”。《希望》开辟了两个特色栏目,一个叫“来来往往”,是作者、读者、编者相互交流的园地;一个是“星星点灯”,刊发基层青年作者作品,并配发序言进行评介。为了提高基层青年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水平,王克臣创办的文学社还组织各种学习班,有时会邀请知名作家来授课。目前,文学社已经“点亮”了30多位基层青年作者,有的从教师转职当了报刊记者,有的加入了顺义区作协或者北京市作协。

有了文学社的带头和引导,望泉寺村村民以书写热气腾腾的农村故事为爱好,为争当时代的记录者而自豪。他们写农村真情事,说农民心里话,做乡亲代言人,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散文|葛国顺:​在汪老墓前的悄悄话
汪迷部落 2024-03-30
纪念|大地山河,不是平空可以想象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03-30
“以文化人”三场圆桌对话为北京文化论坛收官:坚持自己心里的美学逻辑,看谁笑到最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5
2023北京文化论坛 | 汇聚诺奖作家、票房导演、国际学者聊聊“以文化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5
2023北京文化论坛I “以文化人:文艺价值与社会生活”平行论坛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