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90后”博士夫妻扎根湖北襄阳培育农作物良种
中国新闻网 2022-12-27 19:10

丈夫来自湖北红安县,妻子来自广西柳州市,这对“90后”博士研究生夫妻选择扎根湖北襄阳,行走田间地头,精心培育农作物良种。

“襄阳是农业大市,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是农业育种研究的天然宝地,我们一定要在这里干出点成绩。”妻子潘秀才26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潘秀才和丈夫阮辛森都出生于1990年。2019年,襄阳市委人才办到南京农业大学招揽人才,经过多次交流,他们有意引进博士研究生潘秀才到襄阳工作。在得知潘秀才的丈夫也是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高端人才,2021年才能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人员当即表示,襄阳市将在五年内持续分批引进高层次人才,如果小潘的丈夫愿意,毕业后也可以到襄阳工作。

最终,两人通过层层选拔落户襄阳,被分配到襄阳市农科院工作。不久,他们就被委以重任:潘秀才负责高档优质稻的香味机制及利用、高档优质水稻品种区试等研究;阮辛森负责生物育种平台构建,承担行业标准《麦冬品种鉴定 SSR分子标记法》研制任务,参与水稻新品种测试工作。

平时,夫妻二人总是早早地来到实验室,心无旁骛地开始一天的实验。遇到农忙时节,白天两人都“泡”在田间地头,晚上又一头“钻”进实验室工作。

水稻要抽穗了,玉米开始扬花了,遇到这样的关键期,他们必须做到每天到试验田把所有的品种观察一遍,一年下来要观察数千株农作物。“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阮辛森说,如果有一个环节漏掉,就只能等到第二年。

今年6月,位于襄阳程河镇的小麦高产示范田块实收测产,亩产达到691.2公斤,再次刷新湖北省小麦单产纪录。阮辛森、潘秀才也顺应襄阳本地特色优势作物的需求,确定了发展方向——优质稻育种以及麦冬研究。

“我们就是想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在育种工作中攻坚克难。”潘秀才说,为了搭建生物育种平台,襄阳市农科院先后购入多套设备补齐技术链条,供研究使用,这样的信任和保障让他们深受感动,也激励他们更加有底气去努力拼搏,为保障粮食安全奉献青春。

文/胡传林 谢勇

摄影/谢勇

编辑/高艳

相关阅读
这群90后用AI给农作物“看病”
中国青年报 2023-11-20
黑龙江省农作物整体长势好于往年 有望实现“二十连丰”
中国新闻网 2023-09-09
流转撂荒地种田,每个环节均由专业团队完成:90后夫妻“点单式”打理万亩粮田
武汉晚报 2023-05-04
我国“种业振兴行动”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农作物种子总体供大于求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4-18
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公示
工人日报 2023-04-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