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壹现场丨现场直击 北京消防卫辉救援的24小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28 17:32

从7月23日凌晨3时起,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调派161名指战员、27部车辆,携带舟艇16艘各种救生设备3200余件进入河南新乡开展抗洪抢险救援任务,至今已有5天时间了。

洪水后,新乡卫辉市内涝严重,全城多地断水、断电、断路,城区被洪水分割成一个个“孤岛”。

27日下午,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跟随北京消防总队参与到救援一线中,记录了北京消防指战员在新乡卫辉抗洪的经历。在整整一天的救援工作中,记者见证了退伍消防员主动担任志愿者抢险救灾的感人一幕,也有北京消防指战员泡在臭水十多小时脚部感染的心痛瞬间……

热情  退伍消防老兵加入救援行列

7月27日,新乡市卫辉比干大道。

这条路是卫辉市的主干道,道路两旁商铺林立,可见昔日繁华。卫辉市政府和委办局单位也分布在道路两侧。而今,这些商铺全都拉上卷帘门,积水最深处将近2米,很多门窗只露出三分之一。

路旁停靠的小轿车几乎完全没入水中,只露出一个车顶。道路中间的隔离带全部被水淹没,一些救援的卡车也因为积水太多而在路上抛锚。

当日下午,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接到任务,将派员前往卫辉市比干大道救援。北京消防通州支队队员接到任务后,迅速赶往救援现场。在通过鹤壁市淇县附近时,一棵3米多高的大树倒在了路中间,封住了半边车道,消防员的救援车辆无法通过。

无奈之下,消防员只能下车拿出救援工具,对树木进行切割,然后把树扶正再固定。这时,一辆车牌为“鲁H”开头的白色轿车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一位体型稍胖的男子,走到消防队员跟前突然身体立正,打了一个板正的军礼,“您好,我是97年退伍老兵,当过消防员,你们缺人手不?”

这名男子名叫陈升,青岛人,曾当过武警消防员,服役期间参与过抗洪抢险。他是在返回老家路上听说河南新乡汛情严重,便和老乡一起临时改变路线,赶来驰援。

“实在不好意思,我们人手充足,而且去的地方可能有危险,不方便带您一起。”通州消防支队副支队长张玉慧婉拒了他的请求。

“没事,搬东西都行!别瞅我胖,能行,我已经开车跟着你们一个多小时了,您就让我去吧……”尽管陈升多次自荐,列数着自己参加过的救援行动,但还是没能说服张玉慧。“其实我不是质疑他的能力,也不是否定他的奉献精神,但水患严重,不能让他跟着我们一起犯险。”张玉慧说。

然而,陈升和同伴不顾劝阻,还是驾车一路跟随着消防车跑了一个半小时,虽然曾经两次险些“掉队”,但又都赶了上来。

16时40分左右,通州消防支队到了比干大道,随即安排橡皮艇准备营救。在现场,来自各地的消防指战员、民间救援团体、志愿者都在紧张地忙碌着。

“我知道橡皮艇载人数量有限,他们(消防员)不会让我上去的,不管什么途径,什么方式,只要我俩能尽自己一份力就行。”在消防队员工作时,陈升默默登上了志愿者提供的铲土车,和大家站在铲斗里,进入积水区救人。

劝阻   受灾老人不愿离家

张玉慧介绍,这里属于老城区,积水区最深处可以达到3.8米,此前已经完成了统一疏散,但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被困居民等待救援。

“东菜园胡同有几户居民。”张玉慧的手台中传来了受困群众的信息,他带领消防员驾橡皮艇前往营救。

此时的东菜园胡同里,没过膝盖的水上漂浮着杂物,各种垃圾甚至死去动物的尸体都漂浮在水面上,散发着一股股异味。

消防员找到被困的居民后,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将几位村民扶上橡皮艇,把他们送往附近的安置点去,然而刚出了胡同口没多久,一对老夫妇突然反悔:“俺不走了,电动自行车还在家里……”

老人越说越大声,嚷嚷着:“不中不中,让我回家,家里还有东西。”消防员和志愿者纷纷劝阻,让他先去往安置点,待水患平稳后再回家。

将这对老夫妇送往安置点后,消防员又执行救援任务直到晚上10点。夜幕降临,卫辉市市区已是漆黑一片,只能听见各救援单位的冲锋舟划过水面的声音,和搜救队员吹响的求生哨音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

伤痛  泡在臭水里十多小时消防员脚都烂了

27日晚上10点多,北京消防总队特勤支队的田园刚刚率队返回驻地。五天前的此刻,他接到命令,准备从北京出发。

22日晚上10点,北京消防总队集结,凌晨三点出发,“我们做了一宿的车,脑袋昏昏的,到达的时候已经分不清时间和方向了,只知道天快亮了。”田园回忆,到了新乡的驻地,来不及调整,大家马上就分配了任务,投入战斗。

田园说,他被分配到了卫辉市唐岗村的内涝区,需要疏散解救300余人。当时的积水情况不确定,最深的地方可以轻松没过一辆大巴车。

当天,田园和战友们凌晨4点下水,直到解救工作完成,一共泡了12个小时。他告诉记者,每天泡在水里的时间平均不低于10个小时,除了洗澡和睡觉以外,衣服和鞋子永远是湿的。

“内涝不同于洪水,所有的积水都是不流动的,垃圾、动物尸体、下水道、排泄物……一直在水里侵泡着,里面细菌、病毒的数量可想而知。”

因为长时间侵泡,消防战士们的脚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脱皮、开裂,但没有人当回事儿。第四天,田园,的脚上出现了痛痒的症状,出现了一小块真菌感染导致的腐烂。

尽管田园每天晚上都对伤口进行消毒、上药,但长时间的水下侵泡,让他的伤口感染愈发严重,溃烂位置已经从脚底蔓延至了脚踝处。

“其实不只是我,很多战友几乎都有同样的症状。”田园告诉记者,但队伍里没有一个人退缩,都在央求指挥员,“让我去吧,我能开船啊,就一会儿,不怕……”

密云消防支队的曹宇博、通州消防支队的李雪峰、消防总队特灾处陈伟……如今北京前往河南新乡援助的很多消防战士,脚上溃烂的部分已经十分明显,有些队员腿上也开始出现瘙痒。

除了环境恶劣、身体健康问题,对于急于救人的消防员们来说,连上厕所都成了让他们头疼的问题。

“喝水少、出汗量大,有消防员出了一天任务后,便池里除了扎眼的橙黄色,还偶尔会有一丝血红色。”田园说,他们每天使用消毒水和服用消炎药的次数比吃饭都多。

“特别感谢附近的老乡愿意留下来为我们提供饭菜。来了三天后,出任务时终于不用再吃面包喝凉水了,还吃上了一顿像样的烩菜。”田园说。

感动  居民帮消防员当街做饭

田园说的饭菜,来自于45岁的下岗女工孙庆和她的邻居们之手。

7月28日早上,卫辉市和平桥桥头。孙庆在明珠花园小区外的孟姜女河河边跟几个居民一起埋锅做饭。他们手中的锅碗瓢盆都是从小区各业主家里找来的,锅里炖着白菜,还有一些粉条,冒着暖暖的热气。

孙庆的嗓子沙哑,说话声音很低。她说,洪水来的第一天,因为明珠花园小区地势较高,所以积水还不严重。被淹的大多是地下室,当天居民们就展开自救。第二天当地下了一场雨,水就涨起来了,一层住户家开始进水,到第三天的时候有的地方水已经有两米多高。这个时候,救援队到了,但救援物资还没有,她组织小区业主去借来救援物资,主要是衣服和鞋袜,给救援队和消防员送去。

“每天晚上消防员走的时候,我们小区的业主全都出来给英雄们鞠躬致谢。”说着说着,孙庆就哭了起来,嗓音越发沙哑,“他们太辛苦了,这么热的天,上面太阳晒着,下面水泡着,脚上都起泡了。”

孙庆说,后来小区业主很多都搬走了,但她和一些居民留了下来,从家里找出锅碗瓢盆,当街做起饭菜,如果看到有消防员、救援队或者志愿者路过,就让他们吃一口热乎饭。

第一天,她们就做了七锅饭,后来陆陆续续知道这里有饭菜的救援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灾区的物资还比较缺乏,很多救援人员都赶不上吃饭,所以路过的救援人员就在她们这里吃一口。后几天,她们每天能做十五六锅的菜,现在业主们已经能保证24小时给救援人员供应饭菜。

因为物资紧缺,孙庆发起的吃饭点没有什么可口的饭菜,都是居民家存的白菜和土豆。除了煮菜之外,居民们还给救援人员煮了好几锅绿豆汤,帮助消防队员解暑。

这边,孙庆组织业主们做饭,另一边王熙婷就帮助业主们刷碗打下手。她告诉记者,自己参与到孙庆组织的这个活动,就是因为消防队员们来这里救灾,让她深受感动,“家已经淹了,在安置点等着不如在这里干点活,能干点啥就干点啥,出点力总比待着强。”

王熙婷在卫辉做代理商,开春后生意越来越好,她刚刚进了一批新货,没想到赶上了暴雨,进的货都被泡了。“心疼死了,想起来就难受。”王熙婷提起自己损失的货物就难过。

她哽咽着说,把女儿送到了父母家后,她就到市里想给消防员帮忙,在孙庆发起的活动点帮着刷碗、洗菜,给救援人员做口热饭。

几天来,王熙婷跟孙庆等人一样,每天从早到晚只睡几个小时。很早起来准备早饭,晚上只要有消防救援人员需要吃饭,她们就不回去。“我们都想好了,消防不走我们不走,救援不撤我们不撤,不能把救我们的人扔下不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朱健勇
编辑/孙慧丽 张子渊

相关阅读
壹现场丨电动指甲刀咬住男孩嘴唇 北京顺义消防4小时拆解救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7
​壹现场丨女孩掏鸟窝被困树顶 消防救人忙碌两小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4
壹现场丨女子受伤被困 北京密云消防冒雪救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14
壹现场丨小狗头卡马桶 消防员暖心救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22
壹现场丨戒指卡手5小时 女子直接到消防队求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