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北京青年报 2025-07-01 07:23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阿拉大吴越的杨梅在枝头的时候,要防着梅雨天雨水涟涟、小鸟儿啁啾抢食,下枝头后哪有四五天好等,隔一夜就变给你看。新鲜的杨梅硬硬的,刺儿刺儿的,最好就现摘现吃。所以杨梅季节,我大吴越都是拿杨梅当饭吃,拼命吃,晚了就不新鲜了。

明沈周《杨梅村坞图》

为这“价比隋珠”的娇贵,弘治十五年(1502)的杨梅季,嗜食杨梅的薛章宪丢下手头农务,从江阴驾舟直奔苏州摘杨梅吃。可惜,可惜啊可惜,杨梅果农比他先了一步,“时采摘殆尽”,杨梅林间,薛章宪引颈搜寻,他身边的童子落寞地拎着一只空篮子,舟子更因疲惫过甚已经懒得动了。只有薛章宪一人,在杨梅林间不厌其烦地绕圈子,最后终于“获一丸紫而大者”。

“千树已空嗟太晚”,薛章宪的忘年交沈周闻知,又好笑、又同情,为薛章宪画了《杨梅村坞图》记之,让五百年后的我们知晓,有一个谗佬胚(吴方言,指贪吃的人),为杨梅发了痴。笑过以后,他觉得还是应该同情一下,便劝解薛章宪道:“一丸也就够了,杨梅也不能吃太多。尝尝就行了,你看那个文徵明,连碰都不能碰的。”

后来人考证薛章宪惆怅访杨梅的杨梅村坞,可能是苏州西郊的光福一带,正德《姑苏志》说杨梅“出光福山铜坑第一,聚坞次之”,铜坑山与聚坞山都是光福境内的丘陵。江阴应当也有种杨梅,但不及铜坑和聚坞,故而嗜食杨梅的薛章宪才会从江阴赶到苏州,也算是痴情的吃货一枚。

生在苏州,有地利之便的沈周,留下过杨梅图、杨梅诗,还为杨梅写过传,在行书《杨梅传》里,他写道:杨梅发源于湖州的弁山,随后播迁于杭州、苏州、明州(宁波古称),繁衍出子子孙孙数百不止,就中有一支人丁稀少的白衣族(水晶杨梅),出自明州。他称杨梅作“杨枚”,说杨梅“慕才子扬雄、枚乘之名,故姓杨名枚”,并曾想与荔枝(虞荔)交友,但遭荔枝峻拒了,荔枝拒绝的说法是:“我是受天子诏命进宫的,平日披肝沥胆,为君王解忧,那些一无是处、只懂浮夸的穷酸书生,我可不愿意结交。”——《杨梅传》看到此处,才知,原来杨梅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文/任淡如

编辑/胡克青

相关阅读
在唐朝 哪儿的荔枝最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17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公布,北京57地入选
中国文明网 2025-05-23
专栏|古镇人文看不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0
历史|地坛公园皇祇室 以前居然是座图书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1
历史|地坛公园皇祇室 以前居然是座图书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1
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公示
工人日报 2023-04-14
免费领养猫原来是个局:分步索要托运费、猫笼租金、保险金、打针费
检察日报 2023-01-31
历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州桥” ——《东京梦华录》中有明确记载的桥梁重见天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