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传统的授信标准,没有收入、没有抵押物、没有盈利的企业肯定无法获得贷款。”
“如果连这类代表未来方向的企业都做不了,我们还有什么能力去服务科技企业?”
不久前,一家商业银行的贷审会上,围绕是否能给一家低空经济领域科技企业中长期贷款,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科技企业普遍具有强专业、轻资产、少抵押、高成长、高风险、难评估等特点,其融资痛点与传统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中重“盈收、担保、抵押”的审批模式存在天然错配。在银行的传统风控模式里,以房产等抵押物为代表的“砖头”资产颇受欢迎,而代表科技发展的“专利”资产则面临看不懂、看不清、看不准的风险,这导致一些银行更愿意为大企业提供资金,对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较为谨慎。
发展科技金融,银行是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中,以银行为主要渠道的间接融资占比约为70%,要更好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科技企业,银行就必须加快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转变,多看“专利”少看“砖头”,在更好服务科技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
转变理念,用发展眼光看待“专利”资产。必须看到,“砖头”只代表企业过去的积累,“专利”则是技术实力,体现对创新成果的未来预期。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是第一动力,金融业唯有抓住未来,才能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开拓自身业务和成长空间。少看“砖头”,多看“专利”,才是银行防控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之道,才能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改革创新,强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加快金融创新,鼓励银行机构开发“技术流”风险评估模型,将企业创新能力和成长性作为授信评级重要因素,不过分关注抵质押品,大力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新积分贷等金融产品,更好匹配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等领域企业“轻资产、重智力”特点。另一方面,要建立与科技金融发展相适应的考核机制,健全尽职免责制度,提高信贷从业人员敢贷愿贷积极性,免除一线信贷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提升本领,优化对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发展科技金融,银行不能只懂金融,还要懂创新规律、懂创新方向,真正读懂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潜力等关键环节,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活动各个环节的需求特征,有针对性为其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才能更好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银行机构必须充分认识到,在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下,谁能够更好满足科技企业发展需要,谁就能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能够拥有金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开拓性科学发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科技金融大有可为。银行机构要抢抓机遇、加快变革,深耕科技金融,助力创新发展,引金融活水浇灌创新之花,让更多科技企业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文/吴秋余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