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红火的新春装饰、琳琅满目的各类美食……随着春节的临近,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采办各式年货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也寄托了对新一年的希望。
从吃的、穿的,到用的、玩的,过年的幸福感在采购年货的买买买中“拉满”,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年货消费也进入冲刺阶段。
相比往年,今年年货消费市场格外活跃,从各个平台、线下年货节公布的数据来看,除了酒水饮料、美妆护肤、保暖服饰外,国风穿搭、坚果礼盒、蛇年生肖同款商品在今年爆红,升腾的烟火气中充满着浓浓的年味。
琳琅满目的年货背后,折射了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当下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巧克力、可乐、红酒开始频繁出现在年货清单和礼单之上,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也成为置办年货中的“大件”。进入新千年之后,物质生活丰盈起来,人们的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智能硬件、健康保健类产品和文旅服务逐渐成为新一代年轻人年终愿望清单上的心头好。
在蛇年春节前夕,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走访年货市场时注意到,随着“95后”“00后”成为新一代的过年主理人,他们在采买年货时更重视春节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紧扣年货消费热点的各大商家,更是洞悉到逐年变化的消费需求,年货市场也围绕国潮经济、颜值经济、养生经济和潮玩经济开启多元化时代。
其中,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年货成为消费热点。美团数据显示,最近一周,平台上“年宵花”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近210%。针对人们升温的“国风”消费需求,小年前夕,美团联合颐和园推出新春联名款花礼,将古典园林、颐和园特色腊梅等元素融入花束设计。消费者也可以从全国各地花店通过外卖下单,用“国风”花束增添节日仪式感,馈赠亲朋好友。
此外,带有蛇年生肖款元素的商品也出现在童装、运动产品以及黄金、珠宝配饰等不同品类中。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生肖类金银饰品以及手串等带有“蛇来运转”“巳巳如意”等美好寓意的物件,都成为他们买单的价值所在。
为了吸引年轻客群,商家也在求新求变、推陈出新,力求将非遗和国潮元素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消费力。例如,多次因跨界经营而“出圈”的老字号白塔寺药店持续探索年轻化、多元化发展方向,药斗子文创冰箱贴、中草药香囊小物、包包挂饰已经俘获一众年轻消费者;全聚德的烤鸭始终是北京美食圈的一张名片,如今很多返乡人和来京游客,不仅会选择可以寄送到家的烤鸭礼盒,还会顺手买一份萌宝鸭文创产品作为伴手礼。
与以往将鸡鸭鱼肉等各类肉食作为“办年货”的重头戏不同,随着百姓生活富足,物质极大丰富,平常生活中早已获取到丰富的蛋白质,在“不缺嘴”的状态下,不仅养生保健品、坚果礼盒取代糖果成为年货主流,按斤称重、高糖高油的各类糕点也正被颜值爆棚、外观精致小巧、论块卖的国潮风点心取代。而在送给小朋友的年礼中,书籍、益智玩具、潮玩盲盒也在占据一席之地。
健康
白塔寺药店走出“药店+非遗”新路
对于老字号白塔寺药店来说,乘着“国潮热”的东风,联合非遗传承人共同开发“中药非遗文创”,是一次兼顾情怀与商业创新的尝试。近年来,白塔寺药店选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切入点,将中医药文化与非遗技艺相结合,融入年轻化、多元化的创意元素,吸引消费者走进药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走进白塔寺药店,浓浓的中药味立刻扑面而来,让人感觉瞬间神清气爽。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药品,还有各种文创产品和配好的代茶饮。
通过不断推陈出新的“中药非遗文创”产品,白塔寺药店已经走出了一条“药店+非遗”的全新文化创意品牌路线,既为传播中医药文化开启了新的窗口,也为白塔寺药店积攒了一众新粉丝。
在蛇年春节期间,很多消费者在逛白塔寺街区的同时,顺道也来药店逛一圈,选择一份年礼。“我准备买这个中华老字号童涵春堂的养生礼盒送长辈一份健康,还看中了另一款中药文创香囊冰箱贴礼盒,感觉新颖又有创意。”在货架前选购商品的顾女士说,这份白塔寺药店的礼盒中不仅包括做工精致的子午经络冰箱贴,还能随时学习经络知识。据店员介绍,礼盒中配套的四只香囊同样暗藏玄机,依据养生方调配药料,锦囊用刺绣工艺织就,整体香囊可爱精致,内填精选中药,香气清幽持久,可以挂于衣橱、车内净化空气、调养身心。
在白塔寺药店总店二层的文创柜台,用木腰子、朱砂制成的手绘中药材冰箱贴是最早的一款明星产品,此外,中医药文化的表达方式还在不断“上新”。装有中药材的兔儿爷香囊、艾虎五毒毛绣装饰画……这些非遗作品与中医药文化深度结合,以文创的形式走进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这几年感觉不光是年轻人对文创产品感兴趣,还有些中老年顾客来这儿抓药的,看到熟悉的药店做文创了,也觉得有意思,他们对白塔寺药店有感情,就想买点儿中药香囊、冰箱贴等产品留念。”白塔寺药店文创负责人马旭初介绍,内藏中药的兔儿爷、蛇宝宝款香囊、药斗子冰箱贴……到店的顾客中有不少专门奔着这些“网红产品”而来。“店里的文创销售人员都是专业药师。我们希望通过文创产品,以及顾客和药师的交流,推广中医药文化。”
美食
丰泽园年货大棚满足“只动口不动手”
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各类节日礼盒迎来销售高峰。近日,全聚德集团旗下的丰泽园“年货大棚”在丰泽园珠市口店正式开棚,为京城百姓带来了一场充满年味的购物盛宴。
丰泽园“年货大棚”在京城百姓心中早已声名远扬,每年大棚前排起的长龙队伍,成为了春节前夕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今年,丰泽园在商品种类上进一步升级,“散货”销售柜台的食品品种从去年的30余种增加到近40种,新增了多种特色面食和熟食,为顾客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
老北京人素有过年“不动火”的传统习俗,这也让丰泽园的特色面食成为了京城百姓必购的年货之一。焦香诱人的烤馒头、包裹着缕缕银丝的银丝卷、香甜绵软的豆沙包、嚼劲十足的杠头……这些传统美食不仅承载着老北京的味道,更传递着浓浓的节日氛围。春节前夕,丰泽园饭店门前的年货售卖点吸引了众多顾客前来选购,大家纷纷挑选心仪的年货,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喜庆。
除了传统的特色面食,今年丰泽园还在春节期间推出了一系列山东特色产品。烟台苹果和蜜薯,口感清甜,营养丰富;济南的味道伴手礼,将济南的特色美食一网打尽;长岛的干贝柱、金钩海米以及各类海鲜礼盒,更是让喜爱海鲜的顾客大饱口福。
丰泽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年货大棚的开设,不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年货产品,让每一位顾客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传承
蛇年拜年封成为年货收藏新宠
位于和平门的中国邮票设计师之家主题邮局内近日人头攒动,不少集邮爱好者除了赶来购买拜年封,展柜里的《封神演义(一)》特种邮票立体书也成为很多家长给孩子选购的新春礼物。
据悉,拜年封是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从1993年起推出的经典系列邮品,它以精心的构思、精美的设计和深厚的底蕴为核心,特别是与央视春晚的强强联合成为一代人的记忆。2025《乙巳年》拜年封,是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发行的第32枚拜年封。30余年来,拜年封的主题与时俱进,规格、形式和编号传统一脉相承地延续下来。
2025《乙巳年》拜年封,由《乙巳年》特种纪念邮票“蛇呈丰稔”的设计者张旺执笔,运用数字中国画的创作方法,继承传统工笔画和年画的艺术特征,描绘了可爱的孩子们喜迎新春的欢乐场景。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设计师之家主题邮局线下独家售卖的《封神演义(一)》特种邮票立体书,用立体场景解锁五大故事篇章,结合互动装置设计,让传统文学作品迸发新活力。当读者翻动书页、拉动机关,书中场景随之变换,妙趣横生。不管大人小孩,都能在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世界中,获得趣味学习的体验,同时此套立体书还收集了《封神演义(一)》特种邮票,全套邮票一共5枚,分别还原了《苏妲己进宫》《雷震子救父》《周文王访贤》《武成王反商》和《哪吒闹东海》5个故事中的经典一幕,让收藏体验更加升级。
一位邮迷表示,“《封神演义》是80后、90后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我给孩子买这套立体书当做迎接蛇年的礼物,希望他读着经典故事,也能加深了解邮票的魅力。”
国潮
新元素“京味儿”点心装上一盒
每逢佳节临近,糕点市场就迎来销售高峰,老北京人喜欢打个点心匣子走亲访友,尤其是春节前,亲自手选搭配而成的糕点代表着那份贴心实在的心意,当每个糕点窗口排队的长龙出现,也意味着年味更近了。
新春元素、生肖主题历年都是年货糕点的创意源泉。围绕生肖文化,今年北京稻香村继续与艺术家韩美林合作推出蛇年生肖“小青饼”,也成为人手一枚的爆款点心。此外稻香村升级款的饽饽匣子就像一幅卷轴年画,展现出舞龙、舞狮等春节年俗的热闹画面,里面不仅内含一块应景蛇年的生肖饼,还用蛇的造型写成了一个福字,寓意蛇年福运多多。
近年来成功抢占年轻消费市场的稻香村零号店早已是老字号焕新发展的典型案例,位于东四北大街、朝外大街和隆福寺的三家零号店近期再现排队场景。零号店热门的九宫格糕点可以自由组合,早已成为最具国潮特色的京味伴手礼代表。特别是在“鼎”“簋”“樽”“盉”四款青铜器基础上推出“开盲盒”玩法,消费者剥开点心的外皮,即可看到青铜器造型的糕点,体验糕点文创“考古”乐趣。
“从传统的牛舌饼、桂花酥等产品到近年来零号店售卖的新品,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到传统和创新的结合,用心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新面貌。”北京稻香村副总经理石艳介绍,糕点市场对于健康、有机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为春节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方向。“比如蛇年生肖饼以厚椰藜麦为馅料,不仅风味独特,粗粮元素也更贴近当下市场追求健康饮食的消费需求。”
在传承中创新,为更多京味儿糕点注入文化元素、创新元素,让产品新花样成为消费新选择。为迎接首个“非遗”春节,今年北京稻香村推出7款糕点礼盒,传统饽饽匣子、“京八件”礼盒不仅提升颜值,进行包装设计升级,融合北京中轴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元素首创的“铛铛车”糕点礼盒最为吸睛,这款礼盒还可以斜背,外挂一个叮当作响的小铃铛,颇受年轻消费者和小朋友的喜爱。在线下门店,北京稻香村在春节期间开展首届“糕点文化节”,消费者可以现场体验“写福字赢糕点”“小年打年糕”等活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叶婉